每年的三四月份,众多做蚕丝生意的客人都会来到阜康钱庄贷款。胡雪岩通过朋友得知,丝价主要取决于当年蚕丝的产量以及丝客的需求量。若产丝少,价格便会走高;收丝的人多,价格同样会上涨。不过,行家里手都清楚,丝价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被人操纵的。



蚕丝

江南有三大丝绸制造局,分别是江宁织造局、苏州织造局和杭州织造局。这三个制造局每家每年会采购数量极为可观的生丝。除了这三家制造局,当地的少量散户以及洋人的洋庄也会采购大量蚕丝。洋人十分精明,他们擅长操纵市场价格,专门寻找吃本太重、急于脱手求现的卖家,狠狠地杀价购买。每次都把价格压得特别低,丝杭常常吃亏却又无可奈何。晚清政府对于洋人的这种市场行为也毫无作为。



江宁织造局

胡雪岩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与洋人做生丝生意,并且绝不能让洋人占便宜。当时江南地区受到太平军的影响,市面十分动荡。太平军攻陷了江宁,江宁制造局已然停产,苏州和杭州制造局的产量也大幅下降,它们采购生丝的数量还不到以前的一半。很多丝杭都不敢囤丝了,进的货难以脱手,新丝放久了会变黄,越发难卖,导致丝价开始大幅下跌。胡雪岩的江湖朋友,槽帮的尤五告诉他,上海的小刀会联络上了太平军,他们八月份要在上海闹事。胡雪岩仿佛看到了商机,他判断小刀会一旦闹事,上海的交通或许会中断,外面的丝运不进上海,洋人开的生丝加工厂肯定会受影响,到那时丝价就会大涨。于是,胡雪岩一口气进了20万两银子的丝,全部运到上海。他还用运到上海的丝做抵押向洋人的银行借款。接着用借到的钱继续在上海就地囤了更多的货。



胡雪岩开始联系在上海与洋人做生意的丝杭,让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对抗洋人杀价。对于本钱不足、急于出货求现的商家,胡雪岩要么出手买下他们的货,要么用货做抵押,付给他们抵押金。如此一来,便能有效阻止洋人杀价扰乱市场,往年大家可都是因为这样吃了太多亏。



到了八月份,小刀会果然与太平军勾结起事。洋人在租界里接济小刀会,卖给他们军火和粮食,还以战乱为借口不肯缴纳关税,这让官军损失了一大笔收入。这时候的两江总督是怡良,他对洋人极为不满,他想要整治一下洋人。租界里的事怡良管不到,但他能阻止内地的丝和茶运入租界。这样一来,上海的丝价大涨,胡雪岩所期望的行情出现了。狡猾的洋人是不会轻易妥协的,他们想尽各种办法到内地去收丝。可洋人这么做不仅费事,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都很高,而且两江总督衙门还出了告示,各处关卡派兵严查,洋人想要过关,只能闯关。胡雪岩和洋人双方开始僵持不下,这段时间双方都不想服软。



快到年底的时候,胡雪岩其实有点心虚了。他判断官府迟早要和洋人和解,而且太平军一定会失败,到时候官府和洋人还是要合作。洋人由于缺丝,他们的丝绸厂的丝机就要停下来了,停产对他们来说损失更大。于是双方都后退了一步,稍微让出点价钱,最后双方签订了合约,收银交货。胡雪岩光近利润一共赚了18万两银子,这是胡雪岩在生意场上赚到的第一笔横财。这笔生意的成功不仅让胡雪岩赚到了钱,他的能力和做事方法也使得洋人对他十分佩服。洋人与胡雪岩之间慢慢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此时的胡雪岩既有官场的背景,又有了洋场和江湖的势力。胡雪岩打通了生意场的所有环节。中国开放海禁、五口通商,胡雪岩成为了其中最大的获利者。



胡雪岩的结拜兄弟王有龄也是官运亨通,仅仅用了13年时间,就一路升到了浙江巡抚。在晚清那种动荡的社会,官做大了也不一定是好事。他当上浙江巡抚后,正好碰上太平军攻打杭州。他发誓要与杭州城共存亡。杭州城当时最缺的就是粮食和军队,王有龄让胡雪岩拿着一封信去找湘军首领左宗棠来解围,还让他想办法弄到一些粮食,因为杭州城里的老百姓和守城士兵现在急需粮食。胡雪岩受了王有龄的重托,雇了一条船,冒死出了杭州城来到上海。他找到尤五和古应春想办法买1万石米。当时上海的米价很高,而且很难买到米。古应春和尤五动用了很多关系,才给他凑足了1万石米。胡雪岩雇佣了洋人的船,还雇了洋人的护卫队带着买来的米到了杭州城外的江面上。但是杭州城被太平军死死围住,根本没有办法把米运进城。船队不能在江面上一直等着,胡雪岩只好把船停靠到了宁波。



胡雪岩想要去找左宗棠。他得知左宗棠脾气很大,嫉恶如仇。当时民间有很多关于胡雪岩的八卦,说他官商勾结,还找了很多姨太太,有时候连别人的老婆都不肯放过。爱憎分明的左宗棠听了很多胡雪岩的坏话特别讨厌他。胡雪岩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后决定去见左宗棠。而因为胡雪岩的一句话,让左宗棠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大转变。那么胡雪岩到底对左宗棠说了什么话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