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傍龙楼照玉弓

云移雉尾开金锁

九重宫阙接苍穹

玉砌雕

紫禁城





100年不长,在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下,只是一道浅痕。100年不短,对于一个家族来说,或许已经经历了三四代人的悲欢离合。

对于故宫来说,最近100年的光景亦是沧海桑田、换了人间。在不同的维度讨论,应该更加严谨一些,作为紫禁城,故宫已经605岁了,作为博物馆,故宫今年整整100岁。

1924年秋天,紫禁城送走了它的最后一位主人爱新觉罗·溥仪,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挂牌成立。




建院仅仅六年后,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中华民族开启了长达十四年的浴血奋战。故宫在那风雨飘摇的动荡岁月中,历经文物南迁、西迁,北平和平解放等重大考验,那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如果有灵性,应该也会感叹过往、畅想未来吧。

1949年,在等待傅作义作出和平抉择的关键时刻,考虑到如若使用武力解放北平,或将破坏城中文化古迹。1月16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中,专门就保护北平文化古迹问题作出指示:“积极准备攻城。此次攻城,必须做出精密计划,力求避免破坏故宫、大学及其他著名而有重大价值的文化古迹。你们务必使各纵首长明了,并确守这一点。让敌人去占据这些文化机关,但是我们不要攻击它,我们将其他广大城区占领之后,对于占据这些文化机关的敌人再用谈判及瓦解的方法,使其缴械。即使占领北平延长许多时间,也要耐心地这样做。为此,你们对于城区各部分要有精密的调查,要使每一部队的首长完全明了,哪些地方可以攻击,哪些地方不能攻击。绘图立说,人手一份,当做一项纪律去执行。为此,你们必须召集各攻城部队的首长开会,给以精确的指示。为此,你们指挥所要和每一个攻城部队均有准确的电话联系。战斗中每一个进展均须放在你们的指挥和监督之下。”

至此,故宫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位“领路人”。






唯物主义者通常认为世上没有一成不变、永恒存在的事物,故宫或许亦是如此。后来又经历了唐山大地震这种特大级自然灾害的波及,好在只是一些地砖开裂,建筑群的主体结构都未受到大的影响。在感叹老祖宗们过人智慧的同时,也让人更加珍惜眼前的这座故宫。

如今,迎来建院100周年的故宫博物院,又带来了不小的惊喜。历经十年封闭修缮的养心殿,即将在今年重新开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在养心殿召开了“御前会议”,并作出退位决定。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携六岁的溥仪在养心殿举行了最后一次朝见仪式,正式颁发了逊位诏书。直到溥仪出宫前,清代总共有八位皇帝先后在养心殿居住。它作为曾经的“权力中心”,是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养心殿的重新开放无疑为广大文旅爱好者又增添了一个去故宫的理由。



每每提起故宫博物院,总让人有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这种感觉与她传说中的9999间房间(实为9371间)无关,也不是文学和影视作品为她杜撰渲染出的神秘感。冥冥之中,她更像一位饱经沧桑但依旧风华绝代的老人,见证过封建王朝的荣辱兴衰,目睹过风云人物的更迭交替,亲身迎接了新时代的曙光,继续悠悠地诉说着岁月的温柔与坚韧。


故宫书画集(精编版)


故宫书画集


故宫周刊


故宫旬刊


我的前半生

点击图片参与新书预售

思想文化的摆渡者,在东西方之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