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胖胖前两天小号提到的那两起新能源车事故?

就是3月24号发生的,分别在广州和泉州,两起车祸。

这时间很短,这3月29号,才刚过几天,又有一起车祸发生了。

还是同一个品牌,同款车,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这次发生在高速公路上,车速大约是96km/h,撞上了水泥隔离墩,然后火光四起,车内的三个女孩就这样活生生被困住烧死了。

她们是去参加考试的,还很年轻,可偏偏在车内无法自救,等到警察赶到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那这两天呢,这件事现在全网都在议论,发酵。

当然,这里胖胖觉得不排除那些车企竞品也在火上浇油,推波助澜,利用这些事件抨击竞争品牌。

这种商业竞争,互相踩一踩,虽然手段不怎么干净,但说真的,事实就是事实。

胖胖今天想聊聊我对这个事的看法。

现在关于电动车的事故真的挺多的,有些人说是天灾,也有不少人说是人祸,也有网络上有那种饭圈化粉丝的洗白,还有什么受害者有罪论的声音,但那些靠着自己臆想的阴谋论呢,属实不该,其实都是没有事实依据,是站不住脚的。

你说说这样造车新势力,到底准备好了?还是光想骗补贴?

说真的,光是想让一个企业变成车企,这条路上有没有什么准入门槛?

难道明天我就可以说,我要开个什么公司,然后就能开始造车了?

那这不就成了“半路出家”的大戏吗?

你像车这东西,不仅仅是个工具,它关乎到人身安全,关乎到大家的生命。

所以,胖胖的基本观点是,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当车企的!

你说这是不是像明天某家做空调的公司,说“我不卖空调了,咱们开始造车吧!”或者某家做电视的公司,说“电视不好卖,我去造车了”。再比如有些房地产公司,突然冒出来说“我不卖房了,我去造车了”。

这些可不是胖胖胡掰,这些案例可都可以在网上查到,各种行业都可以跨界造车,这本身就不对劲。

咱们再看技术这块。

车上搭载的那些“辅助驾驶系统”,听起来很高级对吧?

它的确能实现自动换道、超车、转弯……看着像是能自动驾驶。其实呢,这个系统属于L2级别的自动驾驶,说白了,它是辅助驾驶,不是全自动的。

什么意思呢?

就是它可以帮你,但你不能完全依赖它。

就好像是“我帮你开车,但你不能把方向盘放给我”,这就是L2级别的本质。

那我们再回到事故本身。

出事那天,车以116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行驶,系统检测到障碍物后开始减速,并提醒驾驶员。

然后系统就把控制权交给了人,换句话说,就是从L2级别的辅助驾驶模式,直接退出到人工驾驶。

可是问题来了,你的系统虽然检测到障碍物,提醒了驾驶员,但这个操作根本来不及!

最后车辆撞上了水泥隔离墩,速度还达到97公里每小时,结果车子起火,全车烧毁,三名女孩命丧车内。

所以这里胖胖就觉得有一个问题:

明知道你的系统不完美,有限制,你怎么没在售卖时清楚告知消费者?还是说你就一味吹嘘“智能驾驶有多牛”呢?

你想想,现在新能源车企的宣传,卖车的时候都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买了个车就是买了个全自动司机似的。

事后,我看了那个女孩母亲的采访,听她说,女孩刚买车的时候也很相信这套系统,觉得“智能驾驶多好”,感觉有了它就安全了。

但你看看,结果呢?

她母亲说,千万别相信这种智驾,根本没那么安全。

那这是不是涉及到虚假宣传啊?

你说L2级别的辅助驾驶系统,看上去好像就是个“自动司机”,但真的是全自动吗?显然不是!你们在卖车的时候,把它宣传得跟“全自动驾驶”一样,结果呢,消费者却被误导了。

那这家车企呢?

咱们也不能说它就是这次事故的唯一责任人,但问题是,它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首先,它是个半路出家的玩家,本来就不是造车起家的企业,背后也没有什么深厚的造车技术支撑。

但营销铺天盖地,吹得神乎其神,结果呢?牛是吹起来了,但方向对了吗?路子正了吗?

其实,这些年很多电动车企都活在“高科技叙事”里。

发展快不快?快。

但快跟稳是两回事,对吧?

你看看这半年,新能源车企的事故一个接一个,从某品牌的辅助驾驶高速坠车,到今天的这起惨烈车祸,几乎所有的新势力造车企业,都经历了从高开到低走的过程。为什么?

因为他们把技术堆砌到极致,宣传吹爆天,但一到关键细节,就露馅了。

什么是细节?细节就是安全!是监测系统的反应速度,是电池的防火性,是车辆操控的稳定性。

而现实呢?车门在碰撞后打不开,乘客活活被烧死!这背后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你不能每次都用“偶然”“意外”来搪塞,一次次去掩盖技术上的漏洞和失败。

说到底,一辆车最基本的是什么?

不是快,不是酷炫的屏幕,也不是像不像保时捷,而是安全、是逃生保障!

如果连最基本的安全都做不到,你谈什么智能?你吹的那些黑科技再牛,有命用才行啊!

当然,胖胖个人觉得啊,光把责任全赖这家车企,也不太合适。

因为这不是个案,而是整个电动车行业的通病——他们太快了!

什么都讲速度,一有补贴,什么阿猫阿狗全想冲进来分一杯羹,个个都特骄傲自己的“发展速度”。

智能驾驶早就成了营销口号,几乎所有新势力电动车,在发布会上都会把自动驾驶写在第一页,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高端”。

但问题是,这玩意真的是自动驾驶吗?不是啊!

它不过就是L2级别的辅助驾驶,可你这宣传方式,让多少人误以为自己可以不用自己开车?

说实话,真正安全的自动驾驶靠啥?靠时间,靠失败。没有失败,哪来的成功?有哪家车企能一上来就造出完美的车?

胖胖是不信的。

你没有无数次的测试,没有各种业务软件的磨合,凭什么说你的车是成熟的?

但现在这帮新势力车企,根本不是先把测试做完再卖车,而是直接拿消费者当小白鼠,在市场上边卖边测试。

为什么这么急?抢市场啊!为什么要抢?因为不抢,就被卷死了!

再说消费者,在那些光鲜亮丽的发布会上,面对帅气的外观、酷炫的科技感、夸张的续航数据,大多数人根本不会细想,这车的本质是什么?

真正的核心是什么?

如果它突然失控了,你能不能活下来?你能不能逃出去?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那我们看到这家公司,事故发生后,他们的回应是什么?“驾驶当时是手动模式,系统没有错误。” 这话从法律上来说,确实站得住脚,可是,你好歹是个新能源车企,首款车型刚上市,就发生致命事故,而且还不止这一桩,你就这么冷冰冰地撇清责任?

不得不说,现在的科技企业进入汽车行业,越来越像快时尚了,造车跟发布手机一样,年年新款、月月升级,拼命比拼命卷。

但造车不是发手机,更不是发平板,它背后需要的是克制,而不是狂飙突进。

野心可以有,但步子,真的得慢下来,着重安全,这才是最重要的!

按胖胖对这种所谓的智能驾驶系统的理解,从个人角度讲,真得三思而后行!

就算你买的车号称“最强智驾”,你也得悠着点,不能过分依赖它。

把它当辅助可以,但要是完全信了广告里吹的那些牛,你就是彻彻底底把自己命交给机器了!

真正的科技不是让你闭上眼睛、双手离开方向盘,而是在你出错的时候,它能救你一命,对吧?

你想想,如果车子检测到障碍物,然后突然退出辅助驾驶,把控制权甩给你,可你只有那么一瞬间的反应时间,这换谁都够呛吧?

胖胖呢,不是反对新势力车企造车,更不是专门黑电动车。

但我真想问一句,这些年这么多起事故,一次又一次,时间拖了这么久,结果呢?车企的口碑受伤害了吗?没有!

他们甚至有一部分只会一招——起诉!

动不动就起诉,堵嘴封口,让所有批评的声音都消失。可问题是,你起诉得了一次,起诉得了一百次,难道车祸也能靠起诉挡住?

技术上的问题不解决,背后是不是还会有下一次、下下次?

反正吧,胖胖是觉得,买任何产品,千万别搞偶像崇拜那一套,别被那种饭圈化的宗教营销带偏了。

什么喜欢某个人、支持某种情怀,就去买他的产品,这不扯吗?

所有这些品牌人设,都是包装出来的。

为什么胖胖突然说这个?

刚好胖胖这两天刷到一个视频,一小孩哥在街上看到别人开某品牌的车,直接质问人家:“你怎么不买某某品牌的车?”

然后就开始扣帽子,不得不服,这种能把小孩的出厂设置都调好的饭圈文化,道德绑架深入骨髓,简直是地球最强PUA!

这种饭圈化洗脑,已经深入骨髓了,一辆车而已,都能搞出“忠诚度测试”,真的有点魔怔了。

说到底,买东西还是得理性点。

咱们买车,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是基于对产品价值的评估,毕竟,生命的容错率是零。

真不该因为喜欢哪个品牌,为了某种情怀,或者被谁的营销洗脑买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