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征集

日子很难,生活不容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说不出的感觉,受苦的人最懂。

和吃苦相比,有苦难言,无人问津,可能比苦本身还难受。

重生之后,叶檀老师变了很多,变得能吃苦,吃自己的苦,吃别人的苦。

她说,有苦我们一起分担。

每周六,叶檀老师都会亲自回复,并在公众号上发出,有苦难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叶檀老师倾诉,把你的故事,发送到邮箱yetanbusiness@163.com,叶檀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

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青城桢楠

近期,一直保持强势的港股持续进行调整。不少人觉得是美国因素造成的动荡,也许,更深层次的问题正在浮出水面。

在中国市场上,有一个不是规律的规律,一旦融资过多,市场情绪往往会受到较大冲击。


A股是这样,越来越A股化的港股,似乎也开始这样。


港股成了融资天堂

过去,我们曾经多次分析过,在A股严卡IPO和再融资情况下,港股早已成为A股、乃至整个中国的融资泄洪池,上市的,没上市的企业,一股脑去香港融钱。

据毕马威的报告,2024年香港交易所IPO规模重新回到全球前五。


站在城市维度看,香港乐见其成。

3月24日,香港特区政府驻粤办公众号,转发了英国智库3月20日公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香港继续位列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各项评分上升11分,仅次于伦敦,是全球前五的金融中心里,分数上升最多的。

2025年,香港市场的融资盛况有望延续。

据德勤的报告,得益于内地优质科技、消费企业的持续上市,以及中概股的回归,2025年香港市场融资规模可能在1300亿到1500亿。

普华永道的预测则认为,2025年香港的IPO规模有望在1300亿到1500亿,如此规模可能会推动香港IPO重回全球前三。

对于2025年香港融资,港府有自己的态度。3月12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亚洲科技变革峰会2025上表示,2024年香港IPO筹资规模约为110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170亿至200亿美元。

如果说IPO是一道硬菜,再融资,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菜。

据证券时报的报道,Wind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香港市场IPO募集资金规模达到约790亿港元,而再融资市场规模则已达到890亿港元。自2021年以来,香港市场再融资规模有望连续4年超越IPO市场规模。

2025年仅仅三个月,香港再融资已经爆表。


(图源:pixabay)

3月4日,比亚迪公告发行1.3亿股新H股,扣除佣金和估计费用后的配售所得款项净额约为433.83亿港元。

据澎湃新闻3月4日报道,该项目是近十年全球汽车行业规模最大的股权再融资项目,也是全球汽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项目。对于香港市场而言,这是香港市场有史以来规模第二大的闪电配售项目,以及香港市场工业领域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闪电配售项目。

如此多的规模最大,足以说明其再融资金额之巨。

市场原以为,比亚迪再融资之后,短期应该不会再有如此庞大的融资了。

但,意外总是在不经意间发生。3月25日,小米公告称,计划配售8亿股股份,筹资约425亿港元,用于业务扩张、研发投资及其他一般用途。

据财联社消息,截至3月27日,港股再融资规模已超过1100亿港元,远高于融资额。

高盛在上海媒体会上给出了一个更为惊人的数字。据第一财经的报道,截至2025年3月,中国企业境外融资总额已是去年同期的23倍。

这里的境外,包括港股融资。


港股遭遇融资恐惧症

中国投资者素来有融资恐惧症,在A股市场上曾经体现得淋漓尽致。

如今在港股身上,我们也看到了A股的梦魇。比亚迪和小米接连在股价高位抛出再融资方案后,明显感受到香港市场情绪受损。

作为港股市场的明星,小米是这轮港股上涨最受益的股票。

2024年初,小米股价仅15块,一年多之后,2025年3月19日,小米股价最高到了59.45,15个月时间上涨了接近4倍。


(图源:pixabay)

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在不少人眼里,小米不差钱,盈利能力也不错,刚公布的年报更显示,各项经营数据都创了历史新高。用雷军的话说,这是小米史上最强年报。

现在流行中美科技MEGA对标。很多美国科技公司在史上最强的时候,往往会大幅回购公司股票,但小米的选择却是继续广积粮,深挖洞。

对于小米再融资,但斌第一时间评价道:

A股与港股,表现最好的就是腾讯回购注销,其他的基本是从市场拿钱!美股好公司涨得再多,比如英伟达前年270亿美金回购并注销,去年500亿美金回购注销,今年不知道能否接近千亿美金回购注销、总体是不断增加回购的金额,这是美股长牛的一个主要原因…

针对美股的回购,但斌补充转发了一组数据:2024年10月的年度财报显示的苹果利润为937亿美元,不到2015年的两倍,但因为常年股票回购,流通股数目减少,每股利润为6.08美元,是2015年的2.6倍。

作为回购的优等生,腾讯在3月19日的年报中表示,2025年将继续回购股份,预计规模至少在800亿港元。

3月24日,腾讯单日回购5个亿,开始了新一轮的回购周期。

市场上的腾讯,太少了。

或许小米和比亚迪有自己的战略考量,但市场的不理解直接反应在当下的股价上。

3月25日当天,小米大跌超过6%,成交量达717亿港股,是平时的7倍以上,这显示出强烈的市场分歧。3月25日之后,小米的股价持续下跌,截至4月1日,已经跌破50元。


由于小米的下拉作用,恒生科技处于调整中。


南下资金是救命稻草?

如果市场流动性极其充沛,人们的情绪极度乐观,IPO也好,再融资也罢,再多也不怕。但中国市场上,流动性很少能够长期持续,往往随着信心的波动,而显示出明显的周期。

本轮港股行情,除了deepseek等因素,南下资金波涛汹涌,持续买入是港股信心和流动性提振的最主要源头。

据天风证券统计,截至3月19日,港股通净买入接近4000亿,除了港股通以外,其他资金主体全数净卖出。

其中,国际中介净流出2136亿,中资中介净卖出274亿,香港本地中介净卖出318 亿。


拉长时间看,内地资金和外资对港股的态度更是冰火两重天。据海通证券的统计,从2024年开始,南向累计流入约 12000 亿港元,同期外资累计流出超 7700 亿港元。


从成交额来看,南下资金的成交占比已经接近30%,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南下资金以一己之力托举起整个港股。

人们热切期盼的外资,除了热衷短途游的对冲基金,长期资金不见踪影。

据高盛交易的信息,截至3月25日,恒生科技指数成分股中,对冲基金已减持自本轮反弹开始以来总流入资金的约 50%。

此消彼长之下,不少行业的话语权被南下资金掌握。

据海通证券的统计,截至3月18日,港股食品、半导体、电信、能源等行业,南向资金已经占据主导权,不少行业也开始和外资分庭抗礼。


南下资金成为主导,未必不好,但忽视了一点风险,南下资金不是去做公益的,背后有本质性的盈利诉求。

就资金“品格”来说,过一条江,不可能就此洗白白,改头换面拥有新的思想。

这意味着,A股资金的优缺点,南下资金一并有,高抛低吸,见风使舵,融资恐惧这些内核的品质,一样不缺,一样不少,甚至遭遇外资搅动的时候,将演绎得更加彻底。


市场最根本的症结

企业盈利要融资,不盈利更要融资,为什么我们的企业总在融资?

特朗普幕后曾经的影子英雄——蒂尔在《从0到1》里面有一些洞见,可能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了解我们自己。


(图源:pixabay)

蒂尔认为:

一个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相信未来是可知的,但却是暗淡的,所以他必须提前做好准备。也许当今的中国是最典型的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者。美国人看见中国的经济迅猛增长(自从2000年以来,每年都有10%的增长),便认为中国是一个自信能够掌握自己未来的国家。但这是因为美国人仍然很乐观,并以同样的乐观看待中国。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经济增长得还不够快。


中国空前内卷的背后是,每个人都觉得增长得不够快,即便强如比亚迪仍然害怕失去规模优势,被别人赶上。

当所有人都想要维系更快增长、以免被淘汰出局的时候,规模几乎成了唯一的追求,利润早早被抛诸脑后。

在没有利润,只有规模的游戏里,对资金的依赖将无穷无尽。

国家说了许久的反内卷,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指导,但收效甚微。2025年3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前两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09.9亿元,同比下降0.3%。

最触目惊心的是工业利润率。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4.53%,同比下降0.14个百分点。

据国盛证券的统计,这是有数据以来,同期第二低的利润率水平,仅高于2020疫情期间同期。

为了规模,牺牲利润的典型代表是汽车行业。

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2024年中国汽车行业利润率为4.3%,再创新低。2020年至2023年,行业利润率分别为6.2%、6.1%、5.7%、5%。

商业世界的基本原则是,在盈利的前提下,保证商品质量。如果企业长期不盈利,所有参与者都陷入肉搏式的绞杀中,最后牺牲的,除了行业,还有消费者。

内卷——融资——内卷……这个循环如果不破,不仅股市的实质难以改变,更多本不该出现的悲剧,也会一再发生。


(图源:pixabay)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叶檀财经矩阵号

声明:近期,不少人以叶檀财经的名义,或xx叶檀、叶檀xx等名义,在各大平台售卖和股市相关的课程,进行和股市相关的直播。

在此,我们声明,任何和股市相关的直播、课程,均与叶檀财经无关也没有得到叶檀财经或叶檀本人的授权,认可

叶檀财经运营并管理的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有且仅有叶檀财经、叶檀暖人生、叶檀聊人生、半间白云、叶檀说、檀谈人生,抖音号叶檀财经、檀姐姐暖人生,小红书号叶檀财经,快手号叶檀财经,头条号叶檀财经,百家号叶檀,请用户认准上述账号。但凡与上述微信账号不一致的公众号均非叶檀财经负责运营管理,叶檀财经和叶檀对其行为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放松心情,把学习和享受贯穿在悠长的人生中,让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

作者:青城桢楠编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叶檀财经作品 | 尽情分享朋友圈

咨询合作,请联系微信

13818756019(商务微信)

喜欢请您点个赞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