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代的中国也是饱经风霜的,种种不平等条约,压在了每个人的身上,在这种大环境下腐朽的清政府让人们有一种恨铁不成钢之心,大家殷切地希望清政府能够改变当前的状况,是以很多心怀救国救民之志的人士挺身而出。
影响深远的戊戌变法就此展开,戊戌变法还有一个名字——百日维新,为什么说是百日,因为它就只进行了一百天就被慈禧太后给叫停了。其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几人都被慈禧太后残忍地杀害,其中就有谭嗣同。
其实大家不知道的是当年谭嗣同是可以像梁启超等人一样离开的,他为什么没有离开呢?从他和曾国荃之孙的对话中就能够看出,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当年的那一段历史吧!
一、何去何从
必须要说的是,光绪能够进行变法肯定是得到了慈禧太后首肯的,毕竟根据当时的局势要是没有慈禧的默许,连最初的“定国是诏”都不可能被颁布下来。
慈禧能够允许光绪进行变法当然也不是毫无底线的,慈禧的底线是什么不言而喻,正是她手中的权利,在不影响自己手中权力的情况之下慈禧能够允许光绪变法,但要是触及到慈禧手中的权利就不是这样的了。
谭嗣同等人是坚定地拥护光绪帝,整个国家的大权都在太后的手中算什么?首先要做的肯定就是让整个国家的大权都掌握在光绪的手中,首当其冲就是对朝中那些唯慈禧马首是瞻的大臣们动手,这些满清贵族和宗亲们与慈禧的利益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当他们的利益被触及的时候,慈禧是不会坐视不管的,眼见着光绪将手越伸越长,慈禧终于坐不住了,发动了政变将光绪帝囚禁了起来。可以说主导整个变法的皇帝光绪都被囚禁起来了,这个政变的下场也是能够想象到的。
即使光绪是皇帝,但他依旧没有慈禧在朝廷上势力广,这不慈禧很快就控制了整个朝堂。主张变法几人危险不已,根据慈禧睚眦必报的性格,她会放过这些人?
虽说慈禧的动作很快,但是康有为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混的,他还是早早地得到了风声,一看局势不好他当即就带着自己的仆人离开了京城去到了日本。
逃出生天的也不仅是康有为一人还有梁启超,虽说梁启超的动作比康有为慢了一些,但他直接躲到了日本大使馆去避难,即使是慈禧的手下也不可能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之下就去搜日本大使馆。
当然梁启超在离开的时候也是想到谭嗣同的,他来到谭嗣同家,让谭嗣同和他一起去避避难。但却被谭嗣同给拒绝了,并且将自己的手稿和一些书信等等都交给了梁启超代为保管,其实这个时候的谭嗣同就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下场。
见状梁启超意识到谭嗣同想要用生命反抗,当即就出言劝说,毕竟只有活着才会有希望。但对此谭嗣同却表示“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让梁启超也不由得湿润眼眶,毕竟变法是需要有人能延续下去的,他将这一希望交给了梁启超,而自己则是选择舍生取义。
二、服毒自尽
虽说在心中已经坚定了要舍生取义的想法,但是对于这样大的事情,谭嗣同也不可避免的会和其他至交好友探讨一番。
谭嗣同除了和我们所熟知的梁启超、康有为是好友外还有一人,此人也是出身世家大族,他的祖父是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他正是曾广河。
可以说曾广河也是一位坚定支持变法的新派。曾广河的出身很好,并且因家族的影响,在他尚且年少之际就开始学习中西方的文化,因为接触过西方的先进文化,所以他的思想是十分开明与先进。
作为一位中国人他不可能不爱国,对于当前生灵涂炭的祖国他也很是愤恨,他痛恨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痛恨那些西方的侵略者,同时更加心痛那些因大环境变得流离失所的百姓,是以他坚定地拥护变法图强。
也正是因此他和谭嗣同由于相同的志向和抱负走到了一起,所以当事情出现了变故后,谭嗣同也不可避免地想要去寻找好友,看看未来应该怎么走。必须要说的是在谭嗣同去找曾广河的时候,该走的人也都已经走完了。
上文提到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也都已经离开这危险的地带。谭嗣同依旧住在浏阳会馆,一天他去找好友曾广河询问他自己是走还是留。对此曾广河的回复是:朝廷监视甚严,能逃乎?不能也!
随后曾广河又询问道:“君逃固善,惟今上能偕逃乎?”翻译过来就是你能逃,但是光绪皇帝能逃吗?听到他的话后,谭嗣同也沉默了,随后缓缓地摇了摇头,直言道:“不能!”
随后曾广河又询问道:“老伯能偕逃乎?”老伯所指的正是谭嗣同的父亲,必须要说的是即使这父子两人之间政见不一样,但谭嗣同的孝心是一直都存在的。
他定然是不会让自己的事情影响到自己的父亲,在曾广河的这一番劝说之下,谭嗣同也坚定了自己求死的决心,向来改革都是需要人牺牲的,谭嗣同愿意做这个人。并且为了不连累自己的父亲,谭嗣同甚至还伪造了自己和父亲决裂的信件。
在做完这一切后,他静静地待在家中,等待清政府的逮捕,即使是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也不曾后悔。在谭嗣同被杀后,曾广河悲痛欲绝后艰难地说出一句话:“复生之死,实我杀之也!”
他后悔自己当年没有劝说谭嗣同离开,正是因为他的话,谭嗣同才决定留下,当前谭嗣同被杀他又怎么能苟活于世呢?这一天晚上,曾广河服毒自尽。
三、带来的影响
“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可以说在谭嗣同逝世后,后世没有人看到这一句话不想落泪的。
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还能记住谭嗣同正是因他所给后世带来的影响,在中国近代受到他影响的人也不少,更是有很多人表示奋起反抗,是因为受到了谭嗣同精神的影响,被他的舍生取义行为所震撼,接下来就说说受到谭嗣同影响的历史名人。
首先要说的就是杨昌济,学生时代的他就受到谭嗣同的影响,还参加了谭嗣同组织的“南学会”,在学生时代杨昌济就已经知道了谭嗣同,在加入谭嗣同的南学会后,他有时间就去找谭嗣同交流思想。
在这段时间中他对于谭嗣同的思想更加地推崇,在得知变法这件事后,杨昌济也是很高兴的,但让他没有想到的是不久后得知的就是谭嗣同就义的消息。是以在上个世纪初,杨昌济选择了一条不同的出路,他去到日本留学。
当时已经成功逃脱的梁启超和康有为两人得知这个消息后也是极其震撼的。这两人很快就开始为他写传记。并且此时这两人清晰的知道谭嗣同的逝世对于世间的影响,是以他们两人就觉得能够通过谭嗣同的传记来传播自己的思想。
必须要说的是,依靠此时谭嗣同在世间的影响力,这是完全能够做得到的,在这对于两人的行为性质暂且不说,但通过这一点就能够看出谭嗣同就义这件事给社会带来的冲击。
结语
谭嗣同的牺牲,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用自己的生命来表达对这个社会的反抗,虽说他已逝世,但是他精神却永远地流传了下来,供后世学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