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而复是我国一位资历非常深的文化工作者,早在延安时期他就跟随党的领导人进行文化宣传活动。还参加过反扫荡,百团大战等战斗,抗战胜利后进入新华社新华日报工作。

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率领中国代表团开始了各国访问活动,但在访问日本时却因为自己的一个行为失误,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以至于被开除党籍,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出身不凡

周而复对党和国家的忠诚是毋庸置疑的,这甚至从他童年时期的经历就能够看出。

他出生于1914年的江苏南京,家族在当地也可以说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大家庭。

小的时候父亲是商人,在南京开绸布店,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家里的店铺被洗劫了,从此家境就没有先前那样富裕,后来他的父亲又在当地的盐务局、厘捐局工作。

没成想北伐战争爆发,因为战争的缘故,家庭又再次陷入贫困,甚至一度只能靠典当度日。



家里几口人常常需要借粮,填不饱肚子,这种对贫困的记忆从小就埋在了周而复的心中。

好在家里一直都有注重教育的传统,在周而复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背诵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著作,他也能够从小进入私塾接受最好的教育。

在这样的熏陶下,他自幼就对诗词和书法产生浓厚兴趣,以至于在家境贫寒的时候,他还每天蘸着清水在方砖上练字。



青年时期他进入南京的专业院校学习,对美术、国文、地理、历史、英文等都产生了浓厚兴趣。

毕业之后他原本想报考河南大学中国文学系,但却因为身份问题被开除了。第二年他又成功考入到上海光华大学英国文学系进行就读。

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接触了许多进步的知识分子,思想也越来越受到启蒙。

例如他参加了早期左翼文艺活动,甚至认识了鲁迅矛盾等许多人士。之后还因为发表反国民党政府的文章被抓捕了,经过学校方面的努力才将他救出。



从大学毕业之后,他和当时许多进步青年一样,被延安的革命情怀所感召,于是奋不顾身的前往了这个革命圣地。

在延安,他积极地参与到了陕甘宁边区文化建设工作当中,他还亲身前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前线进行调研,搜集了大量的素材。

之后也创作出了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报告文学和短篇小说。随后他受到毛主席在延安发表的有关鼓励文学创作讲话的感召,创作出了一大批轰动一时的文艺作品,并被授予了模范文艺工作者的称号。



由于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1940年他被上级党组织调到重庆,进入到新华日报工作任编辑,还参与到了党在文艺界的统战工作。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先是带领当时100多位文化界的人士前往北平参加会议,之后被调到上海担任上海市委统战部第一副部长。

任职期间他积极团结社会各界人士,将党和政府的民主政策、文艺政策、宗教政策贯彻在上海的工作开展当中。



二、出访国外

上世纪50年代,周而复在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下开始了漫长的出访国外。

他多次率领中国政府文化代表团和国外几十个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沟通,为我国外交事业以及文化走出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周恩来总理之所以派周而复出访国外主要有几方面的考虑。

首先他有着极好的文笔,并且从小学习英语口语交流水平十分优秀。这也使他成为了党内能够更好完成国际交流任务的稀有人才。

另外周而复从小接受传统私塾教育,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传统文学储备,能够更好地传播中国特色文化。



而且从国际环境来看,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了各方面的封锁与孤立。

实行文化外交,可以更好地和世界各国平等交流促进和他国的友谊,增加相互了解的程度,也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与地位。



尤其是为了重新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我国当时与亚非拉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交流活动。

因此一开始周而复奉命出使缅甸、印度等新兴独立国家,这也为我国后续的外交活动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之后他还将访问期间的所见所闻写成散文集《东南亚散记》出版。



几年之后,周而复率领我国的杂技艺术团前往南美四国进行访问,主要有巴西,乌拉圭等国。全程历经十几个月,还经历了重重的困难,最终他们圆满完成了这项出访任务。

1959年他又率领中国代表团出访了日本,墨西哥,古巴等国家。

期间他担任中日有些和中拉友协副会长,访问之后还撰写了具有极高文学性的《长良川畔》《在古巴前线》等报告文学作品,生动地讲述了访问期间的各种见闻。



1978年周而复升任文化部副部长,率领中国政府友好代表团开始访问五大洲的几十个国家,继续为我国对外交流事业做出贡献。

但是就在1984年,他率领代表团访问日本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

这件事再后来引发了非常大的争议,也给他本人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一度被开除出党。



三、开除党籍

当时是1985年,周而复以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的身份重新开启国外访问之路。

他全权率领代表团前往日本进行文化交流,当时的主题是共同参观中国和日本最顶尖书法家的书法作品,同时日本方面也举行了一场新中国成立30周年的欢迎活动。

对于周而复来说,他正在创作一篇对他非常重要的以抗日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长城万里图》,因此他也计划借助这次访问经历记录更多的历史战争真相。

不仅计划参观许多和二战相关的遗迹,还希望能够亲自进入靖国神社记录一些真实的史料。



其实在这次访问活动开始之前,周而复就将他的所有行程安排发给了中国驻日大使馆。

大使馆在查阅之后并没有对他指出任何意见或通知,于是他也认为自己的所有行动已经获得了上级部门的批准。他在结束官方交流活动之后,就在当天以个人名义前往了靖国神社进行参观。



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就在回来的当天晚上就突然接到大使馆的通知。

说是国内发来新的规定,任何公职人员不得私自参观靖国神社,即使是新华社记者进行公事采访也需要经过大使馆的审批。

很明显这条规定正式针对周而复前往经过神社访问的行为而发出的指令,这一条通知把他打的有点措手不及,心里也变得非常没有底。



果不其然,在他回国之后,上级就因为未经批准私自参观靖国神社而接受了处分,甚至被打上了丧失气节,损害国家尊严的帽子,以至于被最终开除党籍,只是保留了其他一些次要的职务。

第二年人民日报还报道了这一件事儿,并且写出了一大篇文章用来批评他的行为,在全社会内都引起了广泛讨论。



但是周而复自己却认为非常委屈,从组织上对他提出批评开始,他就一直在为自己的行为进行申诉。

一方面,他强调自己参观靖国神社并非出于祭奠的目的,而是为了自己文学创造的需要进行素材收集,并且他已经在自己的作品中严厉谴责了日军各种暴行。



其次,他指出自己在参观靖国神社之前已经向驻日大使馆提交了自己的行程安排,大使馆也没对他提出任何意见。

除此之外,他还表示自己在参观机构神社的期间内并未进行任何不当的行为,只是简单的进行拍照、记录。



本来这件事已经落下了帷幕,但是在1999年,山西青年杂志又发表了一篇文章。

文章中为了谴责周而复参拜靖国神社的不良行为甚至编造了许多不实的指控。

还说他行为不端,在出访日本时,不顾当时周围人的劝阻,执意参拜经过神社。

甚至说他在会议中间无故离奇,借着出访日本的机会在东京游山玩水整整三天。



不仅如此,这篇文章还写到周而复在出使日本时在酒店邀请陪同的女翻译共同观看含有色情内容的闭路电视,甚至还买了催情药物企图强奸女翻译。

文章的最后指出这种行为是非常严重的违规行为,因此中央也对他进行了非常严格的查问。



周而复在看到这篇文章后非常愤怒,他无法接受这些不实信息对他进行的指控以及对他人格的侮辱,一气之下将该杂志告上了法庭。

尽管最后他的申诉被法院驳回了,但这次事件也进一步引起了人们对他承受不白之冤的广泛关注。



时间来到了2002年,中纪委在经过多方调查已经漫长的取证过程后,终于决定为周而复平反,恢复其清白之身。

根据下发的文件来看,其中指出虽然周而复参观经过神社的行为存在不妥当的情况,但是主要目的仍然是为了进行文学创作,因此将原本开除党籍的处分改为了留党察看一年。



因此如果按照修改后的处分的话,周而复在1987年就可以重新恢复等级的资格。

通知之后,90岁的他露出了孩子般的微笑,他兴高采烈地将自己的攒的党费交了上去,他知道自己终究有一日会得到平反,因此这些都是他每年在抽屉积攒下的。



两年之后他耗费心血完成的长篇著作《长城万里图》,也就是当时到靖国神社收集资料的那本小说终于全部发行完毕。

广大读者和文学界的许多人都给予这部作品非常高的评价。同年7月,周而复因病去世,结束了他辉煌的一生。

信息来源:

[1]周而复:文学长路上的不倦旅人.中国作家网.

[2]晚年周而复:憾事与恨事.凤凰网.

[3]著名作家周而复逝世.光明日报.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