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席收藏讯 公元907年,曾经辉煌的大唐帝国被朱温覆灭,此后中国陷入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其中,李昪在历经艰难后创立南唐。南唐历经一帝二主,在十国之中版图最为辽阔,然而随着局势风云变幻,南唐很快踏上衰落的道路,唐国通宝钱正是在南唐经济与战争形势渐趋不利的背景下铸造而成,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唐国通宝相关的历史信息及精彩拍品。


南唐疆域图-图片源于网络 升元三年(939年),李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将国号改为"唐",史称"南唐"。李昪登基后,秉持保境安民的政策,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社会生产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当时其他割据政权相比,南唐地域广阔,实力强劲。同时,由于南唐大力兴办科举、建立学校,文化事业也极为昌盛。南唐 陶彩绘女俑(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南唐的第二任皇帝是李璟(916年~961年),他初名徐景通、徐瑶(李瑶),字伯玉,为南唐烈祖李昪的长子。李璟于公元943年即位,起初,他壮志满怀,意图大展宏图,于是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先后消灭了楚、闽二国。其在位期间,南唐的疆土达到最大规模,拓展了南唐的版图,极盛时期拥有三十五个州,大致涵盖了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份的部分地区。五代十国唐国通宝折十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西泠拍卖2016年春拍 但李璟生活奢侈无度,在治国方面缺乏良策,致使政治日益腐败,国力逐渐衰退。与此同时,后周世宗柴荣积极推行改革,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南唐不仅未能巩固所占领的楚地,反而在交泰元年(958年)正月,遭后周世宗柴荣亲自率兵南下进攻,楚州被攻陷,后周军队直逼长江。无奈之下,李璟派使者上表请降,割地称臣,接受周世宗的命令。同年五月,李璟下令取消帝号,改称国主,并且采用后周的年号"显德",后世也称李璟为南唐中主。

这一时期,南唐被迫割地、进贡财物,导致国库空虚,钱货愈发短缺。在战争需要大量经费、战败又需支付赔款的双重压力下,为了填补不断亏空的国库,南唐政权于交泰二年(959年)开始铸造"唐国通宝"。唐国通宝属于国号钱,版别丰富多样,钱币面文包含篆书、真书和隶书三种书法体,其中篆书小平钱最为常见。


五代十国唐国通宝折十篆书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中国嘉德2019年春拍-承斋长物古钱 "唐国通宝"与"开元通宝"同时流通,规定一枚唐国通宝当两枚开元钱使用。最初铸造一千文唐国通宝需用铜三斤十二两,然而为应对财政困难,钱币的重量和质量不断下降,到后来一千文钱仅用一斤铜料,这极大地影响了钱币的品质。从小小的"唐国通宝"身上,我们仿佛能看到南唐王朝逐渐衰败的景象。而钱文依旧使用"唐国",也能反映出李璟当时复杂的心境,他曾作词"既内心纷扰,又心犹未甘",以表达内心的惆怅。

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安排太子从嘉监国,计划迁回金陵,但还未出发便染病,于同年六月二十八日在长春殿病逝,享年四十六岁。太子李从嘉继位,因办理丧事返回金陵,并派使者前往宋朝,请求恢复李璟的皇帝名号,宋太祖予以同意,为李璟上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葬于顺陵(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区)。李璟的诗词被收录在《南唐二主词》中,其中"小楼吹彻玉笙寒"一句千古流传。


五代十国唐国通宝小平篆书背巨星 图片来源:首席数据中心-上海匡时2024春拍 综上所述,唐国通宝诞生于南唐由盛转衰的特殊时期,它不仅是南唐民众日常经济活动的见证者,承载着南唐的财政变迁.从最初规范铸造,到后期因财政危机不断减重降质,清晰地展现出南唐财政从充裕走向匮乏的过程,铸钱以应对亏空,正是南唐在政治军事上走向衰败,被迫割地赔款称臣的直观体现。

声明:首席收藏网(shouxi.com)独家稿件,版权所有,任何媒体或个人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