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辈子,谁没听过几个英雄的名字?可真说起“谁最能打”,那可就各有各的说法了。

有人服李元霸,说他一锤能砸死万人;有人偏爱项羽,说他力能扛鼎、死也不愿过江;也有人提起高宠,说那一枪连挑滑车,死得让人心疼。

可在老一辈说书人嘴里,最有分量的还得是这句:“一曹二薛三存孝,四项五霸六高宠。”这排名不是胡排,讲的是本事,也讲的是人品。

今天咱就按着这顺序,一个个捋一捋,看他们谁能镇得住场,谁又没能撑到最后。



曹克让:三龙二虎九牛之力,武林第一并非空谈

在古代评书里,若说哪位英雄的力量最大,除了《说唐》中的李元霸,大概就数《曹家将》里的曹克让了。这位镇国王之子,自幼在泰山修行,苦练枪法十年,被称为“曹家枪神”。

可别小看这“枪神”二字,曹克让用的是一杆重逾八百斤的浑铁枪,真正是一寸长一寸强,枪出如龙,所向披靡。

书中说他有“三龙二虎九牛之力”,这在古人评说中就是顶配力量了。

换算下来,力能举鼎者不过一象之力,而他却足足有三十二象之力。

也就是说,曹克让若在擂台上与李元霸单挑,八个李元霸才顶得过他一个。



这不是说说而已,曹克让初下山时便遇上朝廷选将。

比箭术,他百发百中;比马上功夫,他人枪合一,一枪挑翻十米外悬挂的大砂袋;比力气,他赤手空拳拔起百斤铁柱,现场吓傻众将。

之后他三战陈平之子陈刚,场场胜出。这些都是明写在书中的战绩,不是水词。

再说他下山之后的战场经历。



三进汴梁,七战七捷。他大闹法场,单枪独战四猛将,一枪挑一个,如捻芥子;火烧太师府,一马当先冲阵,烧得叛臣陈平仓皇失色;葫芦峪大战金兵,一日连破十八营,一夜斩敌三千。

尤其是在黄龙府一战,他更是连破“四魔五怪六妖”,硬生生打得敌军不敢正面迎战,彻底改写了战局。

最令人佩服的是他的冷静和谋略。他并非只是蛮力取胜,而是枪法精妙、战术合理,敌人一旦被他盯上,逃无可逃。他的一招“龙蛇翻身刺”,枪尖闪电般转向,直取咽喉,从无虚发。

就连辽国的葫芦王也曾说:“曹克让一在,朕夜不能寐。”

所以,曹克让排在六大高手之首,不是靠名声,不是靠传说,是实打实的硬本事。

哪怕是后来声名赫赫的李元霸,也得避其锋芒三分。



薛葵:两天五十三城,战功堪比神将

薛葵这个名字,乍一听不如李元霸响亮。但在《薛刚反唐》这部书里,他的战功绝对不输于任何一位英雄。

他是薛刚的儿子,号称“铁石星官下凡”,天生力大。他使一对擂鼓瓮金锤,单锤重六百斤,两锤合一,能劈开山石、打断铁柱。

书中有言:“薛葵上阵,天摇地动,人畜皆散。”这不是夸张,而是亲历者的口口相传。



最著名的一战是他连破五十三城。当时,大唐内乱,叛军据地为王。他奉命援救庐陵王,仅用两天一夜时间,从边关一路打到中州,每到一处便破敌营,占城池。

传说中,他在城外擂鼓,敌军尚未出阵,他已单人登城,锤飞敌将,旗帜插满城头。

五十三座城池,一个人完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



再说与敌将的单挑,他曾与“铁锤罗汉”熊天庆、“银锤太保”白文豹交手,三人围攻,他不仅毫发未伤,还将三锤统统打落在地。其后他担任“四猛八锤”之首,得“第一金锤将”封号。

庐陵王当即封他为赵王,还要招其为驸马,可见其威名已达巅峰。

他虽力大,却不鲁莽,打仗沉稳,不滥杀无辜。父子对阵时,他认出薛刚是父亲,马上放手回避,显示出家国兼顾的忠义之心。

而在朝中,他从不以功自傲,战功卓著却低调为人。

若不是他早逝于征途中,说不定后来的“开元盛世”,真有他一份开疆拓土之功。

因此,薛葵排在第二,力大、战功、谋略、品行,四者皆全,实至名归。



李存孝:打虎太保,百战不殆的实战之王

李存孝,不少老人一听这个名字,马上会想到“将不过李”。他是十三太保之一,李克用的义子,《残唐五代史演义》里他是最凶猛的先锋,能征惯战,杀敌如麻。

他本名安敬思,自幼学武,一手禹王槊使得出神入化。李克用看中他的潜力,收为义子。此后李存孝为晋王东征西讨,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李存孝最经典的一战是“温县大破梁军”。当时敌军布下五十万大军,强将如云。他率三百铁骑夜袭敌营,擒主将孙揆,斩敌将邓季筠,连斩三千人,一夜攻破三座营寨。



又如“潞州救援战”,敌军三面合围,粮尽援绝,李存孝仅凭一千步卒,从侧翼破敌,擒敌将葛从周,逼敌退兵。

与李存孝交过手的猛将,无一例外要么被俘,要么战死。他不是靠一时运气,而是真正具备战术素养的战将。他识地形、懂兵法,出兵布局都有条不紊。

但李存孝一生也是悲剧。他遭兄弟李存信构陷,被误认通敌,李克用震怒,将其处死。最令人心酸的是,他被五马分尸时,五马拉不动他,最后只能他自己松力而亡。

那一幕,在不少评书中被反复提起,听者动容。

所以,李存孝排在第三,并不是不如前二,而是因为他虽勇,却命运坎坷。若能善终,说不定他就是一代王侯。



项羽:举鼎之力,无敌一生却落得乌江自刎

提到项羽,大家都知道他是楚汉之争的霸王。但在六大高手中,他只排第四,确实让人好奇。

项羽之力,古今公认。他单手举鼎、怒马横枪,曾在巨鹿之战以一敌十,打得秦军数十万崩溃。

其勇可追李存孝、其力堪比李元霸,论名气更是千古一人。

项羽所用的兵器,是霸王枪或霸王戟,有说重一百二十斤,也有说重一百五十斤,枪法犀利,刺杀王离、章邯等敌将于马下。



但项羽的问题在于:强于一时,不胜全局。

鸿门宴放刘邦是失策,分封诸侯不公是败笔,垓下兵败则是战略崩塌。

项羽的结局,是自刎于乌江,留下了“江东子弟今犹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的遗憾。

项羽不是输给了刘邦,而是输给了自己。他刚愎自用,不听范增之策,一意孤行。项羽武力虽强,却缺乏全局眼光,这与上面三位“能打能算”的高手相比,自然逊色一筹。

项羽排在第四,既是对其实力的肯定,也是对其结局的惋惜。



李元霸:锤压天下,却也命短性烈

李元霸,《说唐》中最传奇的人物,力大无穷,锤压十八路反王。若只论战力,他能位列前二;但若论综合,他只能排第五。

他是唐高祖李渊第四子,从小长得尖嘴猴腮、身形古怪,但天生神力,一对擂鼓瓮金锤,重达一千六百斤,挥动之间,可把敌人连人带马砸进地里。

在四平山,李元霸独战反王军,连挑十八营,杀敌如切菜;在紫金山,他将裴元庆打得锤断人亡;宇文成都那块“无敌金牌”,也被他一锤砸碎。



李元霸几乎没有敌手,唯独罗成曾刺他一枪,让他大腿受伤。还有罗松一枪挑飞他锤,显示出他并非天下无敌。

他性情刚烈,不受管束。一次雷雨,他骂天,不敬天神,被天雷劈死。有评书说,这是“人神之战的牺牲者”。

排在第五,不是说李元霸不强,而是他的强在“横冲直撞”,不知进退。

以今天的话说,李元霸是典型的“单核猛将”,但缺乏团队配合与情绪管理。



高宠:挑滑车的枪神,忠烈英名千古留

高宠是岳家军中的神将,虽名气不及李元霸、项羽,但他的一枪一战,却都深深印在老百姓心里。

他原是高家将后人,自幼习武,枪法源于家传高思继,所使錾金虎头枪,重逾五百斤。

红桃山遇牛皋,一战成名。

之后为保粮草,枪挑敌军连营,冲阵如入无人之境。



最感人的是他连挑十一辆滑铁车的壮举。这种铁车,专为压人设计,一车下来,可碾碎铁甲。但高宠在马力尽、人力穷之际,仍举枪挑车,连挑十一辆,最后被铁车刺死。

高宠不是力气最大、战绩最多,但他是“为战而死、死得其所”的代表。

高宠的死不是败绩,而是英雄的落幕。

排第六,既不是轻视,更不是冷落。他的存在,是对“忠勇”二字最好的诠释。



结语

从曹克让到高宠,每位英雄的排名背后,不只是武力的简单比拼,更是胆识、谋略、忠义、性格的综合写照。

李元霸虽勇,却不及曹克让的沉稳;李存孝虽猛,却没薛葵的战绩广;项羽虽狂,却没有高宠的死得其所。



六人六种结局,也反映出古人评英雄,不只看能打,更看得失成败与精神气节。

他们的名字,值得我们一遍遍讲下去,也值得后人心中敬仰。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