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搬运种苗。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人民网阜阳4月2日电 (记者高飞跃、王晓飞)自动化播种流水线、智能温控催芽室、可移动苗床……走进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阜阳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育苗基地,各种“黑科技”让人眼前一亮。
“种苗产业是农业生产的‘芯片’。相比传统育苗,我们育苗基地采用的智慧育苗可以将成苗率从60%左右提升到90%以上。”育苗基地内,公司负责人马涛一边查看种苗长势,一边向记者细数着智慧育苗带来的利好。
“在种苗培育的不同阶段,智能系统可以精准地控制其所需的温度、湿度等环境,浇水、施肥等环节也可以实现自动化。”马涛说。
马涛是阜阳市颍州区人,2008年从南开大学毕业后一直留校工作。2015年,抱着闯一闯的念头,马涛和妻子刘宁一起回到家乡,当起了“新农人”。
经过10年的努力,夫妻俩创办的阜阳万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了阜阳市农业龙头企业,也成为了皖北地区最大的育苗工厂。2024年,多达1.2亿株种苗从公司的育苗基地发往全国各地,仅育苗一项就实现产值约2000万元。
“目前,我们正在打造农旅融合项目。整个项目秉承‘自然而然 返璞归真’的设计理念,打造丰富多样的农旅融合田园观光综合体,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农事体验,相信以后人气差不了。”马涛笑着说。
大棚内繁育的种苗。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工人搬运种苗。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工人将打包好的种苗外运。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育苗基地。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育苗基地内忙碌的工人。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
长势旺盛的种苗。人民网记者 王晓飞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