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是公认的健康食物,
不仅能满足口腹之欲,
还可以增加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
营养物质的摄入。
但是对于脾胃不好的人来说,
吃某些水果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
脾胃不好少吃这3类水果
下面几种水果吃多了,可能让脾胃越来越差。
酸度高的❌
酸味水果含有单宁、原花青素等多酚类物质,以及一定量的蛋白酶,均能引起蛋白质凝固,如果胃中黏液分泌不足,可能让消化道黏膜表面受损。
过多食用百香果、山楂等酸味水果,易引起肠胃不适,影响正常消化吸收,甚至加重胃痛、烧心等不适症状。
图源:视觉中国
寒凉属性的❌
胃喜温恶寒,脾胃虚寒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过多摄入寒凉食物。
西瓜、柿子等寒凉属性的水果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进一步降低脾胃的运化功能,吃多了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症状。
反季节水果❌
反季节水果往往是通过特殊的种植技术或在大棚环境中培育出来的。它们不仅在口感和营养成分上与应季水果有差异,为了保鲜和运输,可能还会使用一些化学药剂。
此外,脾胃不好的人建议选择饭后1~2小时吃水果,以避免水果的果酸直接接触胃黏膜,减少对胃的刺激。也可以将水果去皮或加热、煮熟食用,以去掉或软化纤维,减轻胃的负担。
水果不同吃法有哪些利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成年人每日食用水果200—350克(一般为1~2个拳头大小),建议每天吃至少1~2种水果。
对大多数人来说,直接吃新鲜水果是最佳选择。但有些人觉得直接吃麻烦,喜欢榨成汁喝或吃水果干,这些“花式”吃法对水果的营养价值有什么影响?
榨汁喝 营养损失大
水果榨汁过程中,细胞壁会被破坏,其中的果糖、葡萄糖等被释放出来,这些糖在人体内的吸收率显著提高,更容易进入人体参与代谢。即使果汁中没有添加糖,喝了之后也会导致血糖快速升高。
图源:视觉中国
水果干 保留大部分营养
水果干保留了水果中的大部分营养,只有一些怕热的营养素被破坏,比如维生素C。研究发现,水果干的升糖指数并不高,对消化道的刺激比水果小,且饱腹感较强。
需要注意的是,水果干热量很高,所以要严格限量。每天吃1~2次,每次1小把即可。
图源:视觉中国
这些身体“信号”
是脾胃在“求救”
其实,中医讲的脾胃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脾胃病科常见疾病有食管疾病、胃部疾病、肠部疾病、肝胆胰腺疾病。
在日常生活中,脾胃健康常常被忽视。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可能很严重。 脾胃疾病早期症状容易与普通的肠胃不适混淆,不过也不是完全没有征兆。 身体出现这些异常,可能是脾胃疾病来袭的“信号”。
频繁腹泻或便秘
脾胃功能失调会影响肠道的正常蠕动,导致腹泻或便秘交替出现。如果这种情况持续时间较长,且通过调整饮食等方法无法改善,就要引起重视了。
腹部隐痛或坠胀
脾胃出现问题时,可能会引起腹部隐痛或坠胀感。这种疼痛通常比较轻微,但持续时间较长,且可能会在饥饿时出现或进食后稍有缓解,多食则加重。
口气重、舌苔厚腻
脾胃不好的人,常常会出现口气重、舌苔厚腻的情况。这是因为脾胃功能失常,导致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在体内堆积,产生湿热,从而反映在口腔和舌苔上。
身体消瘦、乏力
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当脾胃功能受损时,会影响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导致身体消瘦、乏力。如果在没有刻意减肥的情况下,出现身体消瘦、乏力等症状,同时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脾胃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脾胃疾病。
来源:央视网
编辑:梁湘宇
审核:李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