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若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得当,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
而血酮体检测,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和治疗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血酮体检的相关问题。
酮体究竟是个什么东东?
酮体是脂肪分解的中间代谢产物,包括乙酰乙酸(约占28%)、β-羟基丁酸(约占78%)及丙酮(约占2%)三种成分。
一般情况下,机体主要靠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一般不动用脂肪,因此,正常人血中的酮体含量很低。
检测血酮体有何意义?
通过检测血酮体,不仅可以发现酮症酸中毒,同时还可以评估酮症酸中毒的治疗效果。
当患者血酮体结果恢复正常,并能够正常进食时,标志着酸中毒已经得到纠正,可以将胰岛素静脉滴注转换为皮下注射。
血酮体与尿酮体,哪个更靠谱?
如前所述,酮体包含酰乙酸、β-羟基丁酸及丙酮三种成分,尿液试纸只能检测乙酰乙酸,不能检测 β-羟基丁酸。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主要酮体成分是β-羟丁酸,而乙酰乙酸很少或缺乏,此时尿酮检测结果可导致对病情严重性估计不足。
当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缓解之后,β-羟丁酸转变为乙酰乙酸,反而使乙酰乙酸含量比急性期早期增高,此时易造成对病情估计过重。
与尿酮只是单一检测乙酰乙酸不同,血酮体检测的是全部三种成分,因此,血酮体检测结果更加准确,而尿酮体检测结果仅供参考。
如何解读血酮体检查结果?
血酮体的正常范围是0.03~0.30mmol/L 。血酮体越高,酮症酸中毒的发生风险越大。血酮体≥3.0mmol/L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只有糖尿病酮症患者才会出现血酮水平升高。
人在过度饥饿的状态下(如生酮饮食),身体会动员脂肪分解产能,导致酮体生成增加,但饥饿性酮症患者的血糖正常或甚至偏低,这一点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不同,可资鉴别。
何时需要检测血酮体?
血酮体水平是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关键指标之一。
一般说来,当患者随机血糖反复高于13.9 mmol/L时,就应进行床旁血酮检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酮症和酮症酸中毒,避免漏诊。
除此之外,当出现以下情况时,也需要检测血酮体:未经治疗、中断胰岛素治疗或胰岛素用量不足的1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有重症感染、严重应激、药物反应或患其他特殊疾病时;妊娠糖尿病患者在妊娠后半阶段也应常规检测。
血酮体检测注意事项
测血酮与测血糖一样简单,家用仪器都是通过指尖血进行测量,三诺的血酮血糖尿酸3合1不仅可以快速测量、5-10s出值,还可以蓝牙直连、掌上管理,搭配全新第3代的采血笔,让你告别恐针,采血仿若无痛。
床旁快速血酮检测,操作虽然很简单,但有些细节需要注意,以避免因操作不规范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
✅按规范采取血标本,避免酒精等混入
✅ 严禁用碘消毒
✅ 关注试纸开瓶后有效期
✅及时盖紧试纸瓶盖
具体操作可点蓝字测量血酮操作视频
总之,血酮体测定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血酮检测不局限于院内患者的适用,而成为个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工具,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好血酮体检测这个工具,及时发现和处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糖尿病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