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智博

一朵因回忆而绽放的“花朵”,一条悠长而富有情愫的思念路,一缕明艳而飘逸的黄丝带,一束素雅而高洁的鲜花……清明时节,这样文明和谐的祭奠场景,越来越成为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所辖殡葬服务单位特定的景观。近年间,突出贴心精准服务,引领文明风尚,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倾心营造平安、便利、文明、和谐的祭扫氛围,让前来祭扫的人们领悟一花一木也关情,持续多日的祭扫高峰秩序井然。

“生命如花 思念如光”“愿爱与希望 伴您前行”……在哈尔滨皇山公墓,一条长200米的道路被各种满怀思念情愫的文字、图案装点着,许多前来祭扫的市民在此走走看看,让自己的思念有“迹”可循。“这条路上的文字,许多是我想对亲人说的话。来这里走走,追忆亲人点滴和逝去时光,心情也宽慰了许多。”前来祭扫的市民说。

而这条路正是皇山公墓创新文明祭扫方式打造的思念路。据皇山公墓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墓对主道路面进行设计,在灰白的路面上进行晕染,视觉上以“生命之树”和“向生之花”为主线,用丙烯颜料作画,结合简短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将思念织就成流淌的话语,引导祭扫家属追思过往,感悟当下。

在皇山公墓,一朵明黄色的“花朵”也十分醒目,这是今年皇山公墓在创新祭扫方式中同步推出的“思念花开”主题绿色祭扫形式。当祭扫者行至花下时,采用电子感应技术的花朵便缓缓绽放,抒情的音乐同时响起,思念也在此刻具象化。

“文明祭扫如何能被更多人接受是我们思考最多的问题,为此,我们不断创新文明祭扫的供给方式,让市民们在祭扫过程中有更多选择,以更加独特和有意义的形式来表达对逝者的思念,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赋予哀思以更加具体和生动的形态。”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杨红伟说。

在出新的同时,哈市各殡仪场所还持续开展“清明树新风”系列文明祭扫活动,通过设置鲜花祭、风车祭、水溶祭、传心印等免费公益活动,引导市民文明祭扫。或送上一束鲜嫩的菊花,或系上一条黄色的丝带,或点上一首抒情的歌曲,或印上一枚缅怀的印章……在哈市各殡仪场所,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的祭奠方式,在慎终追远的同时,树立了文明新风。

这段时间,哈尔滨市属皇山公墓、金山公墓、平房墓区、松北墓区四家公墓的“代祭服务”预约热线始终响个不停,今年是哈尔滨市连续第7年推出此项服务。代为祭扫,摆渡思念,凭借规范化的流程、人性化的服务,代祭被越来越多市民接受和选择,截至目前哈市已开展代祭服务近8000次。

开展“代祭服务”正是哈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持续细化便民惠民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聚焦殡葬服务民生属性,通过政策惠民、服务提质、移风易俗‘组合拳’,不断提高惠民便民服务能力。”杨红伟说。据了解,清明节期间,哈尔滨市殡葬事务服务中心继续开通去往皇山公墓、金山公墓祭扫的免费班车,今年还将班车开通时间延长五天,将便民服务做得更细。3月22日起,哈市各殡葬服务单位还延长窗口服务时间,同时为年老、体弱、残疾人等特殊人群开设专门接待窗口,提供优先服务。今年清明节前夕,哈尔滨市迎来降雪天气,各殡葬服务单位以雪为令,快速清冰雪,减少降雪天气对市民祭扫的影响。

增加祭悼桌,免费提供祭扫工具,党员志愿者义务维修……在哈市各殡葬服务单位,一项项便民服务的开展在细节中体现着人文关怀,让市民在祭扫之时,深切感受到温情对心灵的抚慰,细节对情感的呵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