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俄乌战争已持续超过三年,但一切并未走向收场,反而正朝着新的战略高度升级。4月1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透露,俄方已向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华尔兹和国务卿鲁比奥递交一份清单,列明在双方曾就停止袭击能源设施达成的30天“默契期”内,俄罗斯遭到攻击的设施情况。换句话说,在西方自诩“遵守规则”的虚伪话术下,乌克兰照打不误,美国照看不见,协议不过是一张空文。



更令人玩味的是,俄罗斯尽管强调遭遇攻击,却仍表示“继续遵守协议”,并将清单同步提交联合国和欧安组织。这种“守信姿态”本质上是外交博弈中的战略投射:俄罗斯并未放弃通过规则撕裂西方统一战线的意图。它要让国际社会看到,是西方破坏共识,是乌克兰蓄意挑衅,而俄罗斯,才是那个“理性、负责任的大国”。

这份清单背后,是俄美关系正在悄然发生的微妙变化。拉夫罗夫同时宣布,继2月在伊斯坦布尔举行首轮会谈后,俄美正在筹备第二轮接触。虽然会谈时间与地点尚未公布,但双方已通过电话、视频持续沟通,显然已不再满足于“只在战场上喊话”。更重要的是,这些磋商不是民间非正式接触,而是两国领导人授权下的正式接触,意味着普京与特朗普政府之间正在构建一种“有限合作+战略控制”的新机制。

而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一贯反对无底线援助、抨击北约“吃美国饭还骂美国娘”的伪善。他上台后,美国对乌援助收紧已成事实,而俄美关系的缓和迹象也开始显现。拉夫罗夫提到的“使馆刺激因素”——即签证限制、人员驱逐、外交禁令等——正被逐步拆除,预示着俄美之间正在为可能的“新冷战协议”探路。



但这并不意味着俄美会“握手言和”,而是意味着他们正走向一种“管控冲突、分配战线”的更冷酷现实主义状态。普京希望利用特朗普政府的“美本主义”思想,在欧洲问题上制造裂痕,削弱北约集体意志,进而稳固俄在乌克兰的既得战果。而特朗普则想通过摆出“可谈判”姿态,在2025年的新全球格局中为美国赢得更灵活的地缘战略空间。

这就是今天世界的真相,战争打着和平的旗号继续,外交披着合作的外衣升级,每一个表面上的缓和信号,背后都是更精准的战略对冲。拉夫罗夫还提到,联邦安全会议已讨论黑海粮食外运问题,要求美方就港口准入、运费、保险等作出“具体行动”而非“空洞承诺”。这既是对西方“口惠而实不至”的讽刺,也是对“粮食换妥协”的新博弈。

但要注意的事,俄罗斯不会单纯为了重启粮食协议而妥协军事战略;它提出的每一项“合理要求”,都嵌套着更深的地缘算计。对乌克兰而言,若以为俄罗斯回到谈判桌是软弱的表现,无异于自取灭亡。在普京眼中,乌克兰当前政权已沦为欧洲雇佣军的政治代理体,必须被“格式化重启”。而黑海粮食倡议,也只是重新操控全球粮价与非洲局势的工具之一。



而对美国来说,特朗普政府虽不热衷于继续投入乌克兰战争泥潭,却并未放弃利用战争作为牵制欧洲、牟取经济与安全利益的筹码。其对俄态度的微调,不是退让,而是策略切换,是试图将“成本高昂的直接对抗”转为“低成本的长期博弈”。

俄美之间的这一轮谈判,并非和平来临的先兆,而是冲突管控下的大国试探。更激烈的战争、更复杂的外交、更深的全球分裂,仍是未来主旋律。普京和特朗普,一个要重建旧帝国版图,一个要重塑美国全球定位,他们不会轻易停下棋局,乌克兰不过是一块高风险赌桌上的筹码,欧洲则是随时可能被弃用的玩偶。

在这场没有裁判的地缘角斗中,任何“和平的风声”都不可信。只有一件事可以确定:当俄美回到谈判桌,不是为了停止战争,而是为了决定谁有权利继续打下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