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县下马关镇设施温棚基地177号大棚,由下马关镇三山井村脱贫户李海涛承种。眼下,他种的螺丝椒卖到了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每公斤高了2元。收购商罗伟,是宁夏最大的螺丝椒采购商,也是下马关镇设施农业基地的最大客户。
下马关镇设施农业基地,集中分布着1502座大棚,占同心县大棚总数的半数以上,2023年至今,先后投资近3亿元国家专项资金建成。这些高标准设施温棚均由当地脱贫户和监测户种植,每年每座棚只需支付8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眼下,人参果、螺丝椒进入采摘季,外地大车直接开到大棚门口,快捷发往银川乃至甘肃、新疆等地。
下马关镇地处同心县东部,是群山环绕中的一片难得的小平原,但过去属于旱作区,且高速公路不通,多种植土豆、小杂粮等,广种薄收还卖不上高价。近年来,下马关镇引来黄河水,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2024年8月,银昆高速公路宁夏段全线通车,并在下马关镇开辟高速路口,距下马关镇设施温棚基地仅有1公里。
破除水与路两大发展瓶颈,下马关镇设施温棚基地也“不失时机”建成投用,客商从全国各地前来。下马关镇干部杨学明说,温棚基地采用高效节水农业技术,每棚每年只耗费300多立方米水,平均每棚产量达7吨左右,比大地果蔬提前上市,能卖出高价。另外,高速公路通了,拉菜车直接走免费“绿色通道”,速度更快,运价更低,客商也更愿意给出高价。
当地群众刘学强,承种一棚人参果,头茬采摘20多天,他就创收2.5万元:有的是路边售,有的是在线卖,供不应求。其间,政府聘请的技术员李兴蔼和马永青常来传经送宝,让刘学强等大棚承种户对丰产丰收的信心更足了。(记者 杜晓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