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来,山东省节水农业工作,特别是水肥一体化推广应用,扎实有效,亮点纷呈。”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处长吴勇在参加“中国节水·齐鲁农业在行动”主题活动时表示,节水农业齐鲁行动,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月28日,“中国节水·齐鲁农业在行动”主题活动,在济南市平阴县孝直镇和圣苑村五大节水灌溉模式核心示范区启幕。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节水农业技术处处长吴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武杰,济南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东,平阴县和孝直镇的负责同志以及有关专家、种植大户、企业代表等百余人参加启动仪式,共话节水农业新愿景。


一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工作。早在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的意见》。次年,水肥一体化新增面积被纳入当年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至今,水肥一体化技术已连续多年被列为省主推技术予以重点推广,相应培训也纳入全省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这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极大推动了水肥一体化发展。

当前,山东全省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已达到5000多万亩,水肥一体化面积超过1000万亩。根据山东省2025年最新印发的加力发展水肥一体化相关实施意见,全省计划每年发展粮油作物水肥一体化面积300万亩以上,力争到2030年达到2000万亩以上,带动粮油生产灌溉水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化肥利用率提高10%以上。

作为黄河进入济南的第一站,平阴县全面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流域内深度节水控水、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目前,平阴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7万多亩,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达10万亩,成为济南市农业绿色发展的新高地。


2023年11月,平阴县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以此为契机,该县在孝直镇建设5万亩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区。位于和圣苑村的五大节水灌溉模式核心示范区,便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圣苑村农户展恩元,自己在示范区内种着近15亩小麦。“确实节水节肥,每亩地能减少相应成本50元。”他说,“产量也上来了,每亩小麦能多收100斤。”

孝直镇是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通过发展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镇,激发出农户们更大的种粮热情。镇党委书记苏东润介绍,近年来,孝直镇将七种节水灌溉新技术应用于不同场景,覆盖面积5.6万多亩。这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助力孝直农业实现了节水节肥节能,连年粮食稳产增产,不断为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贡献力量。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 通讯员 孙艳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