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小子成总统贴身保镖,一手好功夫怎么来的?

在习武之风盛行的晚清时代,江湖上每位能叫得上名号的大师都有其专属称号。武林高手“郭燕子”本名郭长生,字恩普,因其臂力过人,“出掌不见手,人过一阵风”而得“燕子”一名。他一生博采众长,授徒众多,其弟子遍及大江南北,有一万人之多。



《河北文史资料——武术史料专辑》一书中记录了郭长生的生平,他于1896年生于河北省沧州马道街。沧州别名狮城,是我国武术之乡。因地理、历史条件关系,当地民风彪悍,强悍之武风,素有“武建泱泱乎有表海雄风”之说。

郭长生出生于清末时期,当时的中国正被列强欺压,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他年幼时家境贫寒,父亲只是靠给别人帮工维持生计。尽管如此,相对稳定的生活并没有维系多久,没多久父亲便因病辞世。

受沧州民风影响,早年间,郭长生在帮父亲做事之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舞刀弄棒。父亲走后。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贫的生活。但因为对武术的热爱,他从未放弃习武,直到16岁时已经长得高大威猛,肩宽雄厚,体魄十分强健。



1916年,郭长生20岁时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当时时任直隶总督的军阀曹锟在沧州招募武学精英,郭长生应召到了保定,被安排在苗刀营。那时的保定高手云集,郭长生因此开了眼。他也知道,想要学得真功夫,必须虔心向他人学艺。于是他拜武学大师刘玉春为师,学习通臂拳、苗刀、左把枪等。刘玉春倾囊相授不求回报,是郭长生的贵人,更是伯乐。

在师父的悉心教导下,郭长生的技艺突飞猛进。师叔任向荣也爱长生的才能,将自己所学的通臂真传全部传授给他。在这之后刘玉春更是打破门户之见,让弟子赵七奎将家传的壁挂拳授予长生。

在学武方面,刘玉春的确是郭长生的引路人,他不遗余力地传道授业,给郭长生传授了扎实的武学基础,使其功夫日渐高超,能力逐渐变强。而绝对的武力值也使他备受曹锟青睐,甚至被调至曹锟身边,贴身保护其周全。1923年,曹锟当上大总统,郭长生也随之进驻北京成其亲随人员。



400多人中杀出重围,对战外交部高官

按理来说,如果此时抱紧曹锟大腿,他便紧靠权力中心,以后定能飞黄腾达。然而他并没有这么想,在和曹锟的接触中,他发现此人心怀不轨,经常做些辱国害民的勾当,因此愤然辞官。

郭长生受孙中山先生“武术强种救国”的影响心怀救国之志,奈何壮志未酬,只能蛰伏等待时机。1927年,南京组建中央国术馆,全国高手都汇集在金陵。郭长生听之,欣然前往,原来,馆长张之江计划从几百名高手中挑选几人聘为教授。

1928年10月,第一届全国武术考试在南京举行。比赛这天,国术馆体育场上人山人海,围观者注目而视不敢错过一丝精彩。应考人员从各省市选来,加上国术馆报名的总共有400余人。



比赛规定,每个参赛者都必须参加预考。待第一轮比赛结束,榜上有名的人才可以参加决赛。决赛分为摔跤、散打、长短兵器。决赛采取单淘汰制,三赛两胜者可以参加下一轮比赛。在这场大赛中,郭长生以国术馆成员的身份参加,从四百多人中杀出重围,成为被留下的17名优胜者之一。

在南京期间,郭长生在国术馆任教,传授年轻人武术。除此之外,他还应聘担任外交部武术教官,传授太极拳。当时外交部有一位王司长,因听说郭长生的“辉煌战绩”便前来讨教。王司长原是驻外使节,后调任在国内任职。他擅长西洋拳和剑术,经常找人切磋屡战屡胜,因此便找上门来。



王司长寻上门后,郭长生也没有胆怯,坦荡应战。史料记载,当时二人各拿一只竹剑相对而立。王司长急于证明自己,猛然出招,只见郭长生摆剑迎上,一招制敌。王司长还未反应过来,虎口已然鲜血直涌,竹剑落地。经此一战,王司长也不闹,只是好奇“郭长生的剑为何会拐弯?”

创编苗刀、广收门徒,弟子遍及大江南北

抗战爆发时,郭长生还曾以苗刀术力挫日军太田少将的“三绝刀”。日寇在沧州开办学校之后,太田多次派人登门要聘他为苗刀教授,还出高昂的价格,但他断然拒绝、宁死不从,最后只得出走。

郭长生在国术馆期间,培养了大批苗刀人才。他还创编了二路苗刀、疯魔棍以及壁挂拳、壁挂刀。改良后的武术实战性更强,神韵倍增,战斗力比原来提高了一大步。他的弟子遍及大江南北,有万人之多,可以说是桃李满天下。其弟子曹砚海曾在1928年杭州举办的全国武术擂台赛中,力败号称“饮臂震江南”的刘高升夺魁。



郭长生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武学成就,除了刘玉春这个贵人之外,离不开他自己的刻苦训练。史料记载,他拜师学武期间,每天四更天就要起床练功,一式每天定点打2000下,行步就要打30趟。有时候,身上流出的汗水能拧满整个黑皮碗。

正是因为这份不要命的拼搏,他才得到刘玉春的赏识,最终决定对其倾囊相授。而他嫉恶如仇,为人正直,有民族气节,才不畏强权,没有被高官权贵迷了眼。在那个动乱的年代,多少人因为一己之私迷失本心,但他从未忘记自己应该做什么。



1967年,郭长生因病与世长辞,享年71岁。他走了,但留下了通身的拳术和刀法功夫。回顾他的一生,应该是没什么遗憾,惠及众人、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守本心、不忘民族气节,光大武术,使传统武学得以更好地传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