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内家拳与气的渊源
内家拳似乎绕不开谈气,传统武术对于呼吸吐纳的训练正是针对呼吸之气与五谷之气带给人体运转所必须的物质能量之气。内家拳修炼者还需重视养 “精神之气”。在满目珠玑、霞辉飞扬的东方艺术宝库中,内家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深受世人青睐。内家拳与构成世界的基本物质 “气” 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气” 不仅是客观存在,而且是内家拳的物质基础。据科研表明,人身有许多热幅散掉,这种体热就是 “气” 的一种成分,“气” 中含 “静电”、“红外辐射”、“粒子流” 等成分。
可见,“气” 作为生命信息及其载体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气” 是人体内的生命原动力,它内走脉络之中,敛于骨髓之里,外行肌肤皮肉之间。武林前辈孙禄堂曾说:“人身养命之宝是气和血”,气与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依血行,血随气转,气血周流全身,而含的氧气多,血流速度就快,血色鲜红;血含的二氧化碳多,血流速度就慢,血色发黑。气充则体健,邪不能侵,百病不生;气衰则身弱,疾病缠身,这就是内家拳师惜 “气” 如命的道理所在。
“气” 因存在的体位不同,故起的作用各异并有多种表面形式及名称。就其生成与功能而论,可分元气、宗气、营气和卫气。其中营气行于脉中,有滋养身体的作用;卫气行于脉外,敷布全身,有保护身体的作用;通过内家拳的习练,可加速内气的温养及存贮,提高以意驭气的能力,促使营、卫二气内外相贯、运行不息,瞬间行 “气” 于体表,激发抗打潜能。所以,营,卫二气是硬功绝技的物质基础。“武主于气也”,内家拳是以意为统帅,以气为主导的一种人体的意气运动。练气、养气、用气乃内家拳之根本大法。内家拳 “三大支柱” 的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都非常注重 “气” 的修炼。
太极拳的核心是 “气”,“太极是气的代名词”(见孙剑云《孙氏太极拳的继承与研究》),匀习可气敛入骨,骨肉坚实、筋脉灵活,“常求柔软于外,久之自得坚刚于内”,技击时以气敷于敌上,勇猛无敌、无坚不摧;形意拳为 “柔术之上乘,内家之正宗”,习练时以气行刚,由外向内求之精髓,至刚至柔、威力无比;八卦掌讲究先天练气,后天练用,招招式式均以 “气” 为主,在盘圈走转中 “气” 贯运全身,动作变化万千,行如龙,转台猿,换似鹰,以拳助气、以气行拳,“上练手眼臂,中练丹田气”,并有曰:“八卦转掌妙无穷…… 三盘旋转气为宗”。
内家拳是 “气” 的应用,“气” 是内家拳的本体。“气以直养而无害”,只有以 “气” 做基础,养浩然之气,才能存养含蓄,气贯周身,循环不已,使筋骨得以润泽,百脉充实畅舒,促使人体各系统保持稳定和平衡,并摄取宇宙之精气,敛入体内,使内气节节贯串,以形导气,凤气催形,达到内可养生,外能技击之目的,特别是收功时,“气” 随意最于丹田,周身有温和舒适的感觉。气行于内,形显于外,内气和则外式顺,练拳就是在练 “气”。
“气” 是构成内家拳劲力的根本基础,“不能明心引气,以气运身,内劲则无从产生增长,与人粘着则无威慑之力”(见陈固安大师《气与灵乃太极拳之本》),虽内家拳动作变化端倪,然理唯一贯,只有以 “气” 做基础,才能内外相贯、气壮劲大,使技法圆滑轻灵,神态超凡,符合 “八面支撑、八面转换、八面出击” 之要求。内气饱满,身如气之圆球,具有强大的反弹力,使敌技无法施加于我,形成 “我顺人背” 之势,因为肌肤腠理有内气充斥之感后,全身触觉灵敏异常,当敌来力传递给 “气”,“气” 又通过系列动作,传递给大脑,从而能快速准确地判断敌力之大小、方向及作用点,一旦得机得势便以意行气、以气催力,如火山爆发,烘然击之。
2.哼哈二气的出处及含义
哼哈二气在《张三丰太极拳论》《太极拳经》等均有描述,哼哈二气即为一气之阴阳,是 “意气力” 内三合之一,力与气合,共同服务于意,达到最大打击力。哼哈二将的典故也体现了哼哈二气的阴阳属性。《太极拳哼哈二将功》中提到《张三丰太极拳论》关于气的描述如下: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太极拳经》中也说:气宜鼓荡,神宜内敛。哼哈二气即为一气之阴阳,是 “意气力” 内三合之一。力与气合,增大力的聚合度,共同服务于意,从而达到最大的打击力。
关于哼哈二字,更为出名的是哼哈二将,封神演义中写道:二将相逢各有名,青龙关遇定输赢。五行道术皆堪并,万劫轮回共此生。黄气无声能覆将,白光有影更擒兵。须知妙法无先后,大难来时命自倾。其中的无声和有影就说明了哼哈二将的阴阳属性。哼将指的是郑伦,他原是西岐督粮将,拜西昆仑度厄真人为师,真人传授一式秘术,遇到敌人,鼻子一哼,两个鼻孔立即喷出白光两道,吸人魂魄,敌人失去魂魄立时昏迷。哈将指的是陈奇,巧合的是他是商朝督粮官,受异人传授,他腹内有一道黄气,如果遇到敌人,只要张口哈出一口黄气,同样可以吸敌人的魂魄,使敌人呆若木鸡,举手就擒。
《偷拳》中关于哼哈也有描述:杨露禅从睡梦中醒来,听见隔院有哼哈之声,遂起来越墙过去,见有几间很宽敞的房子,哼哈之声是从屋里发出的。于是就在破墙缝中偷视。太极拳的哼哈二气功是达到内三合之后,伴随太极拳的开合屈伸,自然而然发出的哼哈的声音,这个声音不是刻意从嗓子发出的声音,是随着丹田的鼓荡而发出的声音。哼哈是太极拳等内家拳习练到一定程度,达到力与气合的境界时的一种表现。由哼哈二气连通大小周天,达到内外六合。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太极拳的完整一气、八卦掌的混元一气等等皆出于此。与人交手过程中发出的哼哈声音还能增强我方的气势,如同张飞当阳桥喝退曹操雄兵一样,震慑对手的魂魄。
3.哼哈二气是丹田之呼吸
对于 “哼哈二气” 各门派均有论述,如八极拳认为 “哼哈” 是导引丹田之气的指引,实乃丹田之呼吸,而非口鼻的呼吸。习练八极拳,气发丹田以鼻出为哼,口出为哈,气贯周身,力贯掌指,发声,声如炸雷,势如山崩,以势夺人,制人,气势逼人,有叱咤风云之势。练习内功与气功的也认为 “哼哈” 是导引丹田之气的指引。《太极拳所谓的 “哼哈二气”》中提到,太极拳能以弱胜强,其一个奥妙也是与特殊的呼吸锻炼有关。如一些太极拳老前辈介绍:太极拳发劲是必然配合呼气的,而捋化是必然配合吸气的,这样效果更好。正因为如此,“哼哈二气” 被称为了 “妙无穷”。
就发声过程分析,表示吸气的 “哼” 容易使得人放松,因而有利于捋化。而表示呼气的 “哈” 表现为瞬间的发声与闭气,瞬间强烈的发声或闭气都必然造成身体瞬间的绷紧,就象一只绵软的皮球骤然被高压气流充得象一只钢球一样,因而能够爆发出很强大的传递性力量来。从医学上分析,很可能在瞬间强烈发声闭气的同时引起了交感神经的瞬间强烈兴奋,因而将人体劲力等潜能瞬间激发出来了。当然这全身瞬间的绷紧和劲力等潜能的瞬间被激发是如闪电一般转瞬即逝的。然而,必须十分明白的是:以上的 “哼” 与 “哈” 都是太极拳锻炼到了一定的时候自然形成的,是不能拔苗助长地过早强行配合的,尤其太极拳锻炼的初期是必须自然呼吸的,人为的呼吸与动作配合与人为的憋气都是十分错误的。
对于内家拳的初学者(或没有师父指导的武术爱好者),不要刻意去练气,呼吸最好采用自然呼吸(不用意思去关注呼吸),做到身体上下贯通,安舒中正就好。因为初学者首要的任务是将身体练通,身体通了,气自然顺遂。初期过多在意呼吸与气,会导致呼吸与动作不协调,久之会感觉气不顺、胸闷,终使动作僵硬。不如将意识集中在对整体的协调上,这样进步会更加快。
二、哼哈二气的作用
1.内家拳者发劲
内家拳者在发劲时,常常会发出特定的声音来辅助发力。其中,多发哈音或类似音时,出的都是阳劲,比如在搂膝拗步动作中发哈音,劲力就会显得饱满。而哼音在一般情况下可能会使劲力憋死,不过对于会阴劲的内家拳者来说是个例外,只是现在会会阴劲的人寥寥无几。
2.阴桩阳桩之分
阴桩和阳桩在作用上有着明显的区别。阴桩以吸气为主,如哼为吸气,阴桩主要起到养气的作用。阳桩以呼气为主,哈为呼气,阳桩在练习过程中会耗气。呼吸本身就有阴阳之分,万物负阴而抱阳,呼出的是阴气、浊气,为阳;吸入的是阳气、清气,为阴。对于成年人来说,站桩应多站阴桩以养气,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呼吸会逐渐发生变化,从少儿时的吸长呼短,到成年时的呼吸几近均等,再到老年时的吸短呼长,这也让人更加明白 “人活一口气” 的真谛。
常见的桩法中,混元桩为阳桩,不能单独站,必须配合阴桩,无极桩勉强可配合混元桩;伏虎桩为阴桩,多站可养气、开胯,尤其是活内筋,站久了还可以站降龙桩发发劲;降龙桩为阳桩,多站耗气,意拳中初学者不宜站此桩,因其消耗体力甚大。三体式也是阳桩,形意拳中练这个桩的较多,但很多人不得法,不是直接照着定式就能站,而是需要分五步走出来。
3.从混元气到先天炁
哼哈二气实际上是混元气的一种用法。修炼内家拳通常是从练后天入手,以迫先天为宗旨。在这个过程中,由混元气诱生先天炁,是内家拳修炼者追求的更高境界。一开始,内家拳习练者通过肢体语言为导引,顺逆呼吸为吐纳,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以心行气,久而久之,脐下会有混元气成形,这属于内家拳的后天功夫。例如,谭长科师叔和吴本萍传授的武式门内功心法 “内转四象,外运五行”,以内动运外形,以意行气之法,可催生混元气的形成。又如戴文良、戴文熊传程天祥、程天禄的 “蹲毛猴”,通过其外形仿古仙之炼丹炉的内炼以及 “猩猩出洞” 为导引,随呼吸搬运于命府黄庭之中,也能促使混元气的形成。
王宗岳曾注解 “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指出意在蓄神,不在聚气,在气则滞。练出混元气虽可用于技击发劲,但不是内家拳的终极功夫,若聚而不炼化,则必滞于脏腑而遗患。而先天之炁在虚极静笃时产生,藏于气穴,虽有动时,犹是无形依附有形,修炼内家拳达到拳我两不知的境界才能诱生先天炁,单纯行功走架很难有此功效。武式太极门的太极桩、八卦门的夹马桩和戴家心意门的三才式都是入先天之门的基础。
三、哼哈二气的训练方法
1. 初学者的呼吸方式
对于内家拳的初学者,呼吸最好采用自然呼吸,做到身体上下贯通,安舒中正。初期过多在意呼吸与气,会导致不协调和动作僵硬。这是因为初学者首要的任务是将身体练通,身体通了,气自然顺遂。不如将意识集中在对整体的协调上,这样进步会更加快。
2. 太极拳中的运用
在太极拳中,初步气之呼吸专尚鼻而不尚口。在盘架子、推手、大捋及剑刀杆散手等时,呼吸与动作应互相合拍,根据不同情况进行呼、吸和小呼吸。哼哈二字在引化和拿发时用处极大,多用于内气为吸和内气为呼的情况。例如,在盘架子时,收手为吸,出手为呼,动步转身、升降、提沉、各式过渡之时以及开合之际,也有相应的呼吸配合;在推手时,捋为吸,按、掤、挤、化等动作则有不同的呼吸要求;在大捋中,捋、被捋、被靠、靠、转身将按未按及动步未发劲时,也都有小呼吸的讲究。
此外,太极拳中武艺高超者,不仅能自如运用自身内部气之旋转,还能通过手探知对方身内之气的升降前后变化。至于呼吸中含有哼哈二字,艺高者在单练或与人交手时,每于无意中口露此二字,其作用有三:使内气舒泰,无屏压受伤之虞;使内劲全部透出,无稍滞留;使敌人惊惶,从而乘虚而入。
3.丹田功与吐纳换气
练丹田功和吐纳换气是练太极拳的重要方法。丹田功有静练和静动练两种练法,可结合拳术练。静练如道、儒、释三家常用的意守丹田,修真炼丹;静动练则包括气沉丹田和丹田呼吸,是过去练内家拳的人常用的。丹田呼吸是指丹田自然呼吸,练先天之气,又称先天呼吸,气由此集散出入。如拳书所言:“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妙无穷,动与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丹田一呼一吸即为哼哈二气。练功时,意达丹田后,阴阳相合,加上哼哈二气一呼一吸,丹田混元气就逐渐发动,再以意行气,以气运身,推动肢体筋骨肌肉,产生拳术运动。
吐纳换气也是练功练拳的过程,由丹田开合带动周身内外、脏腑器官等的开合呼吸、吐纳换气。首先是丹田开合,拿住丹田练内功,哼哈二气就是丹田的一呼一吸、一开一合、一吐一纳,呼吸往来气通周身,从而带动全身之气的开合呼吸吐纳。再进一步,周身内外、脏腑器官、经络窍位、肌肤毛孔也都在开合呼吸、吐纳换气。一开气开、窍开、百脉开、肌肤开、毛孔开;一合气合、窍合、百脉合、肌肤合、毛孔合;一呼气呼、窍呼、百脉呼、肌肤毛孔皆呼,排出体内浊气;一吸气吸、窍吸、百脉吸、肌肤毛孔皆吸,纳入清新氧气,甚至眼、耳两窍都参与吐纳换气。
这种由丹田先天自然呼吸法形成的周身一家的吐纳呼吸机制,能更有效地促进新陈代谢,清除体内垃圾,增强细胞再生能力,营养内脏组织器官和肌肤骨骼,培植太和元气,涵养浩然正气,充实混元内气,增强卫气能量,形成护体气膜。不仅能防病抗疾,而且能延缓衰老,还具有抗击打能力。(本文完)
真正的武学,不可能普罗大众,一直以来都是阳春白雪,是极少数人玩的东西。传武,需要真正的传承才行。已经开始招募,五月份开课,里面有很多各拳种优秀的功法,包括桩功、试力、内功、肩胯训练、技击、养生等,愿自己在武学路上少走弯路的朋友,请关注,可以加罗山主微信:18513683927进行交流。
附:
请欣赏短视频
投稿邮箱34813235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