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想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最需要的是什么?

科技创新、产业项目、人才、政策……无一例外。

而对于矢志“建设国内一流科产融合创新型强区”的崂山区而言,明晰发展优势、找准切入点,至关重要。

从开年全区“铆足干劲抓落实、奋勇争先开新局”工作动员大会,到日前召开的推进新型工业化暨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皆聚焦同一主题:抓创新、抓项目、抓落实。

“创新是崂山区的基因,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聚力创新驱动、强化科技赋能,加力锻强提级跃升新引擎。”青岛市政协副主席、崂山区委书记张元升开门见山地点出。

细观之,崂山区之所以无论过去现在都能够从容、坚定地打好自己的“产业牌”,背后亦有关键打法作为支撑。

城市心观察第1106期

撰文/冯亚楠

审校/张慧

“新”力量

把科技创新“置顶”

开年以来,从鼎新向前的发展势头可窥崂山区产业逆势而进的破局之力。

放眼望去,总投资高达1900亿元的263个重点项目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其中,续建项目达62个,新建项目134个,储备战略项目67个。

而这些新招引开工建设或储备的重点产业项目呈现出最显著的特点——与崂山区契合度高。

像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总部基地项目、华芢生物医药产业园、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项目(一期)……这些不仅吻合崂山区“7+4+1”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布局,也与青岛“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紧密相关。



毋庸置疑,一个个落地的产业项目,相当于一个个支点,撬动着崂山区整体的经济布局,也传递出其对大项目、好项目的渴求与重视。

最重要的是,走进这些项目建设现场,扑面而来的是越聚越多的新质生产力。

这说明,当选择把科技创新“置顶”,铁了心的崂山区专注于行走在创新策源这条赛道,并且将其融入贯穿产业项目发展始终。

有一点明确的是,伴随今年新一轮强化科技创新政策举措的实施,崂山区将重点打造科技创新策源示范区、科技成果转化样板区、科产创新深度融合区。



其中不乏支持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青岛科创大走廊”,支持青岛新能源山东省实验室争创“国字号”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20家,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等等。

而若将视线的广度放得再开阔一些,之所以把科技创新“置顶”,崂山区从上到下想要提升整体产业竞争力与韧性的强烈劲头,是显而易见的。

“新”打法

招商引资思维和手法一起变

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环境”,已经成为普遍共识。

事实上,针对招商引资和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崂山区早已将其明确为一件“大事”。

可以看到的是,相对于过去“情感招商”“优惠政策招商”,崂山区着眼于涵盖场景招商、产业链招商等诸多新打法的全要素招商,打造优质产业发展生态。

例如,崂山区围绕四大专业化园区生态圈打造,实施园区招商,并通过举办2024中国上海VR/AR产业博览会青岛虚拟现实产业园推介活动、青沪联动——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上海招商推介会、2024国际虚拟现实创新大会等各类自主招商推介活动,推动招商引资形成实效。

当然,招引项目只是第一步,让项目留得下、发展得好更为关键,而这也就指向了营商环境这一关键领域。

最简单来说,发展楼宇经济,在吸引企业入驻的背后,实际上是一场关于营商环境和综合实力的“竞技”。

作为城市楼宇经济的发展高地,崂山区已连续四次荣获楼宇经济发展指数标杆城区奖项。而坐落于青岛金家岭金融聚集区的核心位置的上实中心,更是通过精准的金融产业定位,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打造一流的招商平台,发展成为青岛市金融区和高端楼宇经济示范区。



首先在硬件上,从设计、建设到后期的物业,上实中心出色的、“零短板”的园区品质,成为其“筑巢引凤”的重要基础。

而在软件服务上,上实中心还承担起企业与政府之间“桥梁”的功能,通过积极的招商引资进一步实现“引凤来”:秉承“筑巢引凤”的思路,与金家岭金融区紧密联动、招商引资;从商务谈判、到政策落地,上实中心协同政府方面,通过为企业提供细致周到的全方位服务,吸引到大批优质企业前来入驻。

目前,上实中心已招引聚集500余家企业,注册资本超过600亿元,其中不乏陆家嘴信托、鲁花金融、中国信保、光大理财、浦发银行、民生银行、北京银行、渤海银行等在内的多家银行分行、世界500强驻青机构和上市公司总部。良好的金融产业生态与楼宇服务品质在此相互促进,不断提升着楼宇的经济贡献度。

很明显的一点,针对营商环境的优化,崂山区从上至下已形成了一个闭环:聚焦区域产业、企业发展诉求,一个目标一个目标分解,一件任务一件任务落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

“全区各级各部门要始终同企业家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竭尽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最广阔的平台、最优质的环境、最用心的服务,让每一名企业家在崂山安心创业、放心投资、专心经营、舒心生活。”张元升强调。

由此,越来越多的企业之所以能够蜂拥而至,追根溯源是对崂山区营商环境的肯定,整体形成了内心的“高预期”。

从中可以管窥一豹,如今的崂山,企业与产业的关联和嵌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密,而这股力量也构筑起了全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势能。



回眸再看,为何崂山区在抓产业项目上下足功夫?

一方面,国家层面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落实这些部署要求,必须通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作支撑。

另一个更为现实的因素是,重大项目的开工投用,不仅带来经济发展动力,也会让人才的“磁场”日益增强,使得区域成为一个让各路人才与企业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好地方,如此方能形成良性循环。

还有就是青岛在现代化强省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的责任感、紧迫感不曾放松。项目建设对整个城市而言举足轻重,而崂山区作为全市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将产业项目作为“重中之重”也就顺理成章了。

当明晰所担重任以及自身发展所需,“项”前冲的崂山,“新”意不断、干劲满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