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产业链竞争已进入新阶段。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5全球人才竞争力指数》报告,数据科学家、人工智能工程师、统计分析师等岗位需求较2020年增长237%。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正在构建“学科交叉+产业协同”培养体系,并在专业建设领域呈现极大成效。
据了解,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下设的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三个本科专业在2024年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均进入前1%。力证该校在理科领域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强势实力。
尤其是在师资配置方面,该学院教授团队全员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全球Top 50高校博士学位,其中45%的教师曾担任IEEE/ACM等国际顶级期刊编委,并主导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项。这一教学团队开创的“基础理论+垂直领域”双轨模式,将数据科学细分为运筹管理、生命科学、计算工程、金融经济四大应用方向,也直接保障了该学院学生可自主选择多领域交叉课程。更加细化的培养方案,不仅更加尊重学子的个人兴趣,更加能够聚焦某一领域实现垂直产出。
此外,该校该学院课程体系已经通过国际认证,正在采用“理论-实验-项目”三阶递进模式,专业必修课占比过半,设置“毕业设计”“高性能计算实训”等实践环节,要求学生在医疗影像分析、智慧物流调度等真实场景中完成至少3个企业级项目。正是这种培养模式使2024届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毕业生在Kaggle全球数据科学竞赛中斩获12项奖项,其中3支团队进入国际大学生超算竞赛总决赛。
在以上众多优质资源的有效保障下,作为中国(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首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港中大(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本科毕业生在学术深造与产业就业两端均能够同时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2024届毕业生中,半数以上进入QS世界大学排名前50高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更有甚者获剑桥大学统计实验室全额奖学金。聚焦直接就业毕业生,上述优势也能够轻松保持。数据显示,有近八成毕业生入职世界500强、中国500强等优质企业,直接就业毕业生平均年薪达16.93万元。
而在学术领域同样如此,据科睿唯安2024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3-2024学年,港中大(深圳)该学院在JCR一区期刊发表论文147篇,其中16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影响力指数(FNCI)达2.37,居亚太地区同类院系首位。
这使我们相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这种将理论突破与产业需求深度耦合的培养模式,正在为我国众多“卡脖子”领域输送这关键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