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咖啡店员与顾客之间的冲突事件屡见不鲜,引发了社会对服务行业现状的广泛讨论。在不少冲突事件的评论区,不少网友纷纷留言表示,咖啡店员需兼顾多项职责,工作强度大,常常每天早上一开门,就有长长的外卖单子在排队等着,作为顾客,应予以体谅和尊重,尽可能不要提超出服务范围的要求。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情绪“爆发点”。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提到情绪,一般服务行业的员工情绪还是相当稳定的。这是因为在培训过程中都有详细的规定,比方如何问好、如何微笑、如何快速解决顾客的诉求、如何说再见……这些,其实都是“情绪劳动”。

“服务行业的员工因为工作需要,需要克服自己的真实情感,表达出合适的情绪。可是,如果没人为这些‘情绪劳动’买单,久而久之,积压着的负面情绪就很容易偷走人的工作热情,甚至把自己变成‘炸药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表示,让员工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减少“情绪劳动”,也是构建健康优质的服务生态的必备条件。


相信不少人都经历过这样的“甲方”——“我要五彩斑斓的黑”“你这是第几稿了?怎么越做越差?”“你有没有在听我说?你重复一下我的话。”……作为“乙方”的自己,只能练习“忍者神功”,谁让自己是“乙方”?可是,这样的“情绪劳动”正在悄悄耗尽一个人对于工作的热情。

“情绪劳动分‘浅层扮演’和‘深层扮演’,‘浅层扮演’是以消耗自己的能量为代价,努力表现出工作所需要的情绪,内耗严重;而‘深层扮演’则是使自己的内在情绪与外在表达一致,获得成就感,提升自己的自我价值感。”周文秀如是说。

那么,怎么减少“情绪劳动”呢?点开短视频,一起来听听心理学家的建议吧~

(点开短视频,内容更精彩)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张姗

图片 / 网络

视频 / 张雯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