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贡·席勒(Egon Schiele,1890-1918),20世纪初期的表现主义画家,维也纳分离派的代表人物。在席勒生命的最后几年,他创作了一些具有心理洞察力的作品。
近日,奥地利维也纳奥波德博物馆举办了特展“时代变迁:埃贡·席勒的最后岁月(1914-1918年)”,呈现席勒晚年作品的艺术演变。在这一时期,他的线条变得更加平和、流畅,他开始关注“人的心理”,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
1918年10月27日,埃贡·席勒为他的妻子伊迪丝画了一幅素描。伊迪丝怀着身孕,躺在床上,发着烧。第二天,她死于流感。三天之后,席勒也去世了。
埃贡·席勒,《自画像》,1916年
25岁的伊迪丝和28岁的埃贡·席勒是当年席卷欧洲的西班牙流感的约5000万名受害者中的两位。彼时的十年间,席勒在艺术作品中描绘了他的亲密生活,创作了约3000幅素描和400幅油画。
1917 年,席勒和妻子伊迪丝
今天,人们常常将席勒与他自1909年从维也纳美术学院退学后到约1914年创作的充满情色意味的裸体肖像画联系在一起。奥地利维也纳利奥波德博物馆(Leopold Museum)的资深策展人凯尔斯廷·杰⻄(Kerstin Jesse)认为, 席勒更为成熟和冷静的作品往往被忽视了。
现在,奥波德博物馆的特展“时代变迁: 埃贡·席勒的最后岁月(1914-1918)”则试图改变人们的这一认知。在这一展览中,约130幅艺术家的原作以及几十份个人文献,将让观众对席勒的晚年生涯有新的认识。
展览现场
与杰西共同策划此次展览的简·卡利尔(Jane Kallir)说,"我不会说晚期作品比早期作品更好,反之亦然。它们只是席勒生命和创作生涯中截然不同的时期"。席勒早期的作品被卡利尔称为他的 “表现主义的突破"。这些作品使用锐利的线条和柔和的色彩来表现性感和扭曲的身体,而这些身体往往来自维也纳上流社会的人物。
1912年,席勒被捕,原因是被指控展示不雅绘画。他在监狱中度过了24天。当时,他还与他的草莓金发模特瓦尔布加·诺伊⻬尔(Walburga Neuzil)有过一段声名狼藉的恋情。他在1912年的著名油画《沃利·诺伊⻬尔的肖像》中将16岁的瓦尔布加·诺伊⻬尔画进了画中。
埃贡·席勒的《雨果·科勒博士肖像》
席勒于1915年创作的铅笔,水粉画《婴儿(小安东·佩施卡)》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席勒的狂野生活结束了。他的妹妹格特鲁德与他最好的朋友安东·佩施卡(Anton Peschka)定居了。这对夫妇的第一个孩子在婚前出生,并被送到祖母家生活。后来,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成为舅舅这一点改变了席勒。卡利尔说,成为舅舅改变了艺术家对人际关系、父母身份和女性的看法,他变得更加深思熟虑和严肃认真了。
席勒在1914年11月23日给妹妹的信中写道,“我们生活在世界上有史以来最暴力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承受生或死的命运。我们变得坚韧而无畏。 1914年之前的一切都属于另一个世界,因此,我们将永远着眼于未来……”
席勒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画中人物的情感生活上,而不是展现她们的姿态或性欲上。他开始关注“人的心理”,他也真正捕捉到了其他人的个性。
席勒妻子伊迪丝·席勒的肖像
席勒作为艺术家的技能也得到了发展。凯尔斯廷说,“他对素描和绘画媒介的控制有了技术上的突破。他的素描⻛格变得更加优美,更有体积感,更加写实,而绘画⻛格实际上更加偏向于表现主 义,你会看到更大胆厚重的笔触和更鲜艳的色彩。”
1915年,与诺伊⻬尔断绝关系后,席勒娶了与他年龄相仿的,端庄的中产阶级女性伊迪丝·哈姆斯 (Edith Harms)为妻。伊迪丝的日记是席勒在婚前赠送给她的礼物,揭示了他们大多不幸福生活的私密细节。这本日记在展览中展出,并首次出版。
埃贡·席勒,《为期一年的志愿者下士》,1916年
埃贡·席勒,《俄罗斯士兵》,1916年
匆匆度完蜜月后,席勒不得不去当兵。他把伊迪丝留在布拉格的一家旅馆里,留下一点钱和一些他让她卖调换⻝物的素描。但席勒讨厌服兵役,他写信给很多人,以寻求逃避。1917年1月,一位名叫卡尔·格伦瓦尔德(Karl Grünwald)的古董商设法将他调到维也纳的一个军事补给站,让他承担相对较少的责任。这样,他可以再次专注于艺术创作了。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席勒的许多创作目标开始具体化。1918年3月,在著名的维也纳分离派画展上,他的作品一售而空,这也证实了他的新地位。“席勒是一位以调和现实主义与表现主义、心理洞察力与灵性之间矛盾为己任的艺术家。他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在晚期作品中,他在融合这些元素方面达到了不同的境界。”卡利尔说道。
1918年,席勒为维也纳分离派第49届展览设计了海报。海报中,席勒坐在桌前,朋友们围坐在一起。
策展人凯尔斯廷在谈到这位艺术家后期的肖像画时说,“你可以看到,他的线条变得更加流畅、平静,不再那么生硬。他早期的作品表现的都是非常憔悴的人物,但后来,他笔下人物的身体开始有了生命,有了心跳,开始显得有活力了。”
然而,就在席勒的作品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时,导致他死亡的大流行病也在加快步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流感开始蔓延。1918年2月,席勒的朋友和导师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很可能就是死于流感引起的中⻛和肺炎。为此,席勒绘制了《已故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头像》。
埃贡·席勒,《拥抱(恋人Ⅱ)》,1917年
埃贡·席勒,《屈膝坐姿的女子》,1917年
席勒的最后一幅油画作品描绘的是他的朋友、画家阿尔伯特·帕里斯·冯·居特斯罗(Albert Paris von Gütersloh)的肖像。这幅画表明,在1918年10月31日席勒去世之时,他正处于“艺术的巅峰时期”。
埃贡·席勒,《已故的古斯塔夫·克里姆特的头像》,1918 年
席勒最后一幅油画作品,描绘的是他的朋友、画家阿尔伯特·帕里斯·冯·居特斯罗的肖像。
杰西说,很难想象如果席勒有更多的时间,他会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不过,他对艺术史的贡献已经是巨大的了。“有些艺术家在⻓达五六十年的艺术生涯中才创作了同样数量的作品。他死得很突然。所以我们不知道他之后走的是哪条路。”
展览将展至7月13日。
(本文编译自《纽约时报》,部分内容来自博物馆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