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天(3月29日)的文章当中,我曾经简单的写了苏军士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并不喜欢本国军事工业提供的德普-27机枪的事情,其实,和德普机枪技不如人的情况类似,当时约翰国士兵手中的布伦机枪的技术指标也不如对面战壕里的各种MG机枪,不过有意思的是,虽然布伦机枪在射速射程等方面不如德三军队的各种MG机枪,但由于布伦的质量很轻,所以当时约翰国士兵对布伦机枪却觉得这种武器用着还行,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抱怨的地方。
当然啦,既然神仙都做不到让大家都喜欢,那么自然布伦机枪也做不到这点,所以在理论上,也应当有对布伦机枪不满的人,那么既然我在前边已经提到过当时使用布伦机枪的约翰国士兵觉得布伦机枪性能还行没有值得抱怨的地方,那么当时对布伦机枪感到不满的人又是谁呢?
不过在说当时对布伦机枪感到不满的是谁之前,我想要首先提一提布伦机枪的历史,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布伦机枪这个名字但对这种武器的历史不见得所有人都清楚。
从根本上说,布伦机枪并不是纯粹的约翰国军事工业产品,因为布伦机枪的技术源头其实是布拉格军事工业在上世纪三十年年代开发的ZB-33机枪,后来约翰国军事工业在为本国军队开发轻机枪的时候,觉得ZB-33的各种指标还行、能够满足约翰国军队需要,所以约翰国军事工业就从布拉格取得了ZB-33机枪的生产许可证,并对约翰国军队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了适应性修改,这就是布伦机枪的由来。
虽然约翰国在1935年就已经获得了ZB-33机枪以许可证和生产技术,但约翰国本国军事工业一直没有真正把这种武器投生产,直到德三针对华沙的军事行动已经迫在眉睫以后,约翰国军事工业才匆匆的把布伦机枪投产。
由于这个原因,约翰国军事工业在布伦机枪投产之初产量并不高,每周仅仅能够制造400挺这种武器,至多算是勉强满足了约翰国当时对轻机枪的需求。
而在开始生产布伦机枪以后,约翰国军事工业才发现,虽然ZB-33/布伦机枪的性能不错,但远非完美无缺,随着生产规模扩大这种武器此前没有被大家注意到的缺点开始暴露出来。
具体的说,ZB-33/布伦机枪的缺点就是生产技术复杂,以及原材料浪费严重,例如为在制造这种武器机匣的时候,就需要270多道工序和10公斤的金属毛坯,才能够获得一个2公斤重的ZB-33/布伦机枪成机匣成品。
由此可见,当时对布伦机枪心存不满的无疑应当是负责制造这种武器的约翰军事工业,而且这里边的原因并不难以理解,那就是布伦机枪的生产工艺复杂、金属原料的消耗太大,而这两点,都是各国战时武器生产当中都要竭力避免的。
当然还是要承认,由于布拉格在向约翰国军事工业颁发布伦机枪生产许可证之前并没有特意把布伦机枪的生产工艺对约翰国进行保密,所以也就谈不上布拉格曾经故意向约翰国军事工业隐瞒了ZB-33/布伦机枪在生产上的缺点,而更可能的原因是,当时约翰国军事工业完全被ZB-33机枪的出色性能迷住了,而没有注意到这种武器在生产工艺上存在的那些缺点。
虽然在布伦机枪的生产正式开始以后,约翰国军事工业还是发现了ZB-33/布伦机枪在生产上的缺点,但那已经太晚了,约翰国已经来不及为自己的军队个军事工业重新选择一款更加适合的轻机枪,所以他们只能将错就错继续下去,在约翰国军事工业全面展开布伦机枪的生产并在战争时期累计生产了大约30万挺布伦机枪来满足约翰国军队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