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法院大讲堂”第七讲现场

今天(4月1日)下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举行“上海法院大讲堂”第七讲,邀请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为上海三级法院干警作专题讲座。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院领导、局级干部出席讲座。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作专题讲座

讲座中,沈逸教授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国竞争主题,深刻剖析了当前国际格局演变的基本逻辑,全面阐释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重大变革及深远影响,并结合近期国际热点事件,对国际局势的现状、未来趋势,以及中国在此变局下的战略处境和选择等进行深入解读。他指出,当前形势下,战略竞争与务实合作成为客观趋势,各国尤其是大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应对挑战,推动各领域共同发展。 

“本次授课,融合了国际形势、国际关系和全球治理等多重视角,对于上海法院准确理解人工智能时代的大国竞争,聚焦主责主业,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观念,强化风险防范和安全意识,具有重要作用。”王理秋对授课进行了总结。

下一步,上海法院将始终站在国家安全和战略稳定的高度,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压紧压实政治责任,有效防范化解政治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风险和挑战。




现场人员认真听取授课

<<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 >>

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上海市律师协会的部分代表受邀参加讲座,上海三级法院干警在主会场或视频分会场听取授课。

听课心得

彭浩

上海国际商事法庭副庭长

新形势下,国际商事审判要推动“技术+规则”强强联合,为中国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提供强大动力。一方面,要以人工智能赋能国际商事审判。着力推动数字法院建设与国际商事审判工作深度融合,借助大数据分析、智能算法等现代技术手段,有效破解长期以来制约国际商事审判质效提升的瓶颈问题,加快打造国际商事审判数字化新模式。另一方面,要以国际商事审判护航人工智能领先发展。对人工智能背景下跨境商事争议依法行使管辖权,通过司法裁判明晰数据跨境流动、算法伦理等规则指引,依法保护中国数据主权,有效参与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领跑全球市场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上海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助理

作为一名上海数字法院审判管理监督类应用场景专班成员,聆听讲座后,有三点体会:一是要拥抱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只有抓住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才能创造新的新质生产力发展空间。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当前正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工智能可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造福人类,也可能因不当使用给人类社会带来负面效应。要积极推进人工智能的有效治理,激发人工智能安全和发展的协同效应。三是要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工作深度融合。要重视数据的产生、流转和应用,积极推进数字法院建设,以数字司法推动实现数字正义。

潘静

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法院南翔人民法庭庭长

本次讲座从具体的数据和案例出发,从“时”和“空”的维度分析解读了当今大国竞争的形势和应对策略。当前,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大国博弈日趋激烈,国际竞争涉及经济、科技、地缘政治等多个方面,人工智能已逐渐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内容,影响国际权力版图的关键力量之一。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之中,作为法官更应秉承“国之大者”的信念,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提升涉外法治观念,始终站在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的高度,用法律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丰富涉外法律工具箱,让司法不仅成为技术应用的实践者,更要成为国家战略的守护者。

高院供稿部门丨干培处

文字:刘丽芳、郭燕

摄影:周婧、陈洁

责任编辑:郭燕

编辑:孙小敏

声明丨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高院”公众号

▴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上海高院”公众号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