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拆迁致富,恐怕越来越难了!

很多人都期盼着拆迁,但终究还是没来。

网友@夏弥说:

之前高价买了市中心的老破小学区房,原本想着解决了孩子读书问题,以后也能迎来拆迁赔偿,没想到政策一变,不拆了。



进入到2025年以后,很多人都在聊关于拆迁的事,也不知道自家的老小区能不能有机会拆迁,什么时候拆?

但从住建部的最新公开消息来看,2025年拆迁全面刹车,一些大家经常谈到可能要拆的小区也不拆了,

以后超过20年楼龄的老小区,将通通走“旧改路线”。



这个不是瞎扯,你想想看过去十几年建的房子究竟有多少,很多郊区小区空置率居高不下。

而且现在地方上也没有多少预算,毕竟拆迁就需要涉及到征地和补偿,这可不是一笔小支出。

这两年房子不好卖,土地财政收益锐减,绝大多数地方都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如果你买的是老小区的房子,从此就别指望拆迁致富了。



2025年房地产领域的基建目标,主要有三件事:

第一,保障房成为新主角

有人觉得很奇怪,现在房子降了那么多,而且市场供给过剩,为什么还要建大量的保障房呢?

其实这个也不难理解,一方面,保障房能卖能租,可以提高地方收入;而且建设保障房还可以给工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刺激基建行业的消费。



另一方面,保障房还能解决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境。

比如,北京海淀国家经济适用房,开盘价只要4.2万,而隔壁的商品房价格甚至高达12万。

这样的价格,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绝对是亲民到底。

而且现在很多城市都在“抢人大战”,毕竟有人的城市才能得到更快的发展。而保障房就是留住人的终极武器。

比如去年,深圳给华为工程师的六折人才房,甚至将跳槽率降到个位数,这一招可比给户口实用多了。



第二:城中村改造

关于城中村改造,首先人们想到的就是拆迁致富。

比如当年的广州猎德村,据说每个村民最少分得了十几套房子,很多村民靠拆迁过上了亿万富豪的生活,从此每月靠租金收入四五十万,这样的发财梦,谁不想?



不过这一次,城中村改造不再像过去那样一刀切的方式,不仅没有大拆大建,而且拆迁致富也一去不复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微改造”。

比如深圳的白石洲,把握手楼变成了loft公寓,不仅大大改善了居民的生活品质,租金也跟着翻了两番。



第三:“平急两用"基建公共设施

还记得疫情期间吗?

广州琶洲会展中心秒变方舱的操作,就让全世界见识了什么叫“中国速度"。

这些基础设施平时该怎么用就怎么用,但是到了关键时刻就能立马转换功能。

比如现在在建的很多交通枢纽,就是采取了未雨绸缪的方式,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这些设施就能变成城市的救命稻草。

2025年要建的就是这些变形金刚式的建筑,平时是高铁站、会展中心,关键是就能充当避难所、野战医院。



比如杭州西站的设计:候车厅地砖能掀开变成排水沟,座椅拆了就是临时病床。

一旦突发情况,这个车站就相当于一个“诺亚方舟”!

据说去年台风来袭时,这种设计还救了数千号人。



那么,那些楼龄已经达到20年的老房子该怎么办,很多人都在等着,啥时候能拆迁呢!

老房新措施——统一旧改

具体的修改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基础类

比如修一修外立面,改一改水电通讯等等…

这么一改,居民的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就有了保障。



②改善类

拆除违法建筑,整治小区环境。增加照明系统,加强小区的绿化整改,加装电梯,增设停车位等等,居民的生活需求改善了,也将大大提升居民的生活便利。



③提升类

小区的周边建设老年食堂、开设社区医院、建设幼儿园,便民市场等等社会综合服务设施,不仅丰富了社区服务供给,同时居民的生活品质也能得到快速提升。

总之这些小改造,一定能带来大变化!



但是,改造费谁来出?

国家已经明确了,中央财政补助30%,地方财政补助30%,剩下的由业主和社会资金解决。

据说,光今年的改造资金就达到万亿级别!

另外,住建部也定下了明确目标——要完成2000个以上老旧小区改造。新建100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造500个城中村。

这些数字背后,都是千万家庭的期待。



文末总结

拆迁致富的神话已经成为过去式,大拆大建的可能性也不高,而接下来,旧改才是老小区的未来。

毕竟这个措施既能稳定房地产市场,又能改善人居环境。

简直就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那么,你家附近的小区有什么变化?是不是也在改造当中呢?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