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毕业的人,如果你才是本科,则尽量去读个更高的学历,越早越好。如果拖到工作一段时间后再去在职读研,那成本就高多了,不但精力不够,你获得的硕士学位也比统招打了折。
这里的“统招”泛指本科大四之后立即去读的全日制硕士,包括国内考研、国际硕以及留学读的研究生。
我们先来看下图,过去20来年的应届生历年的毕业人数。
基于上图历史,来预测接下来的曲线。
你说,在未来15年应届生人数,是上涨、持平,还是下跌?
见下图示意,红色代表上涨,绿色是持平,蓝色下跌。
请你小手一抖,做个小测验如下,也看下你的势商。
目前统计结果我也没看到。
但你要知道,确实有人说读大学就是被割韭菜,大学生解决了很多人的就业,唯独没能解决自己的就业,毕业就是送外卖、跑滴滴甚至做保姆。“醒悟”的家长,可能就不让自家的孩子去读大学了,回报率太低。
我们也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最近每年的新生儿八九百万,确实比过去拦腰斩了,但上一波的生育高峰的孩子此刻正在读小学一年级,所以等他们大学毕业时,那还要15年开外。因此,模拟如下图。
如果真的如此的话,那就能看出来接下来十几年中国大学教育的趋势了:每年应届大学生人数继续增加;学历继续越来越卷;企业和单位将优先录用博士、硕士以及985、211的毕业生,至少也是个一本;其他双非本科院校的毕业生,将很难找到工作。
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回答本文问题,这是第一部分答案:本科毕业2年,尽量不找工作,而是读研去。至于选哪个城市,当然选国内名牌院校较多的大城市为好;也可以去留学,海外城市和大学当然也是越知名越好。
接着才看就业。
整体来说,100%获得父母财产的人,比如独生子女,最好选择如下优先顺序:老家体制内>附近的一线城市体制外=附近一线城市及其城市群的体制内>老家体制外>外地小城市体制内>外地小城市体制外
几乎得不到家产的人即获得0%遗产的人,比如家里有弟弟的女孩,最好选择如下职业顺序:老家附近一线城市体制外>老家附近一线城市及其城市群的体制内>老家体制内>老家体制外>外地小城市体制内>外地小城市体制外
以上这两个不等式,是共性知识,没有考虑个人具体家庭情况等,也默认了就业城市就是定居城市。其实本科毕业2年时还小得很,才24-25岁的样子,属于20岁到35岁范畴,假如不去读研,找下一份工作是解决就业问题,所以必然选择的是就业城市,而不一定就是未来的定居城市。定居一般是在45到65岁之间去考虑的事情。
35-45岁则是两者的过渡期,非常重要,因为这十年决定了我们一辈子的事业能走到的最高高度,对此后人生在哪里定居、退休、养老、养病甚至死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以上,无论哪种情况,刚毕业2年的本科生考虑下份工作的就业城市,无非就是老家体制内和附近一线城市体制内、外这三种选择排在前面。再结合下个人的特有情况,不但就业城市确定了,连体制内外职业道路也大致定了方向。
我们还是来看具体案例。
“幽哥,请教一下城市选择问题。老家广东十八线非独生子,本科毕业2年。”
假设你老家在云浮,我之前还介绍过《云浮市在哪个省?》。这里一样,我建议你去读研,尽量凑点学费去香港读个硕士,也就一年时间,算留学了。然后考虑就业,届时再选择城市和体制内外。在你的年龄,本科学历几无竞争力了。
“目前已离职,手里有两个城市的offer(深圳,以及上海)。目前还在海投,线上面试。”
你最近两年都待在体制外,而且现在裸辞或被辞退了,你投递了老家所在省的一线城市深圳,还有千里之外一线城市上海,蛮好,最终看Offer情况,做个综合评估,决定企业、职位和工资,城市也就确定了。
“从我自己考虑上说,不考虑落户,只考虑高工资,上海的机会会更多一点。”
深圳落户容易,上海稍微难点,但也放宽了,无非先缴纳几年社保,限购也快放开了,户口现在不是大问题。当然你考虑也没用,急不来。
只考虑高工资,那得看你上份工资月薪多少,年薪如何,更看你的下份工资。你的说下你目前这两份Offer,分别比上份工作加薪多少百分比。当然,评估时也分析下企业知名度、工作制等权重。正常来说,上海毕竟比深圳离老家远了上千公里,所以上海的Offer工资要比深圳的高出大概20%以上,月薪、年薪都要高这么多才好。
上海总人口多,劳动力人口以及就业岗位数,自然同比会多一点,尤其大公司和外企会比深圳更多。这个是事实,你不说也存在。
“幽哥,抛开offer打分不说,我是选择上海,还是深圳呢。”
这里就回到主题了,我建议你最好去读研,先别考虑上海还是深圳求职,你去香港留学最好,成本也最低。
不听,则要看你这个“非独生子”是什么样的非。
如果你有个姐姐,则你能得到大致100%家产,跟纯独生子类似,你最好考老家云浮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可以在广州先找个工作,也可以海投或托人先找个云浮的国企子公司,边工作边考公考编,正常来说35岁前能考上。不是去啥上海、深圳了。
如果你有个妹妹,则你大致能得到90%的家产,跟有姐姐的情况类似。
如果你有姐也有妹,则你大致可得70%的家产,但父母在儿不远行,建议你选择本省的一线城市深圳就业。你去上海太远,父母不放心,也会有家庭矛盾,你自身到了北方发展也容易不适应,你不大能忍受远离家乡的孤单和吃苦,因为你还是会留恋父母给你的托底,尽管没啥皇位给你继承。
假使你有个哥哥,不算父母的偏心,你大致可以获得50%的家产,也考虑到你刚毕业才24岁,你的父母50岁上下,他们大致70岁后才要你们养老,因此你可以独立发展20年的事业。中间在你毕业10年时父母肯定会强力催婚,但现在才毕业2年,还早,你确实可以根据Offer来选择这次的就业城市,但上海的工资要比深圳的高出20%以上才好。
假使你有个弟弟,则情况跟有哥哥差不多。
假使你有兄又有弟,则家产就分到33%甚至都不到,给父母的养老当然也大致这个比例,此时在深圳和上海的Offer比较中,我倾向于建议你来上海,哪怕这次上海Offer的工资没有深圳的高,但我们要图下次和长远,整体上海的工作机会更多,工资水平比深圳更高那么一点,也便于你提升在职硕士学历。
然后,假如你兄弟姐妹都有,则估计10%家产给你,甚至抚养你们长大家里就没多少家产了,你们兄弟姐妹大多只能靠个人奋斗。此时我觉得你最好将香港、北京也考虑进来,跟上海、深圳一起海投求职,最终价高者得,也就是看获得Offer的情况,做选择主要看工资,加不加班无所谓了。
最后,回答你的问题“抛开offer打分不说,选上海还是深圳?”你这个问法就有些问题,你是来这两个城市打工,不是让你选一个去做市长,也不是要你选一个去做大型项目的投资。本身就是根据你的家庭兄弟姐妹情况+获得的Offer现状,来做你的就业城市选择。你现在前者讳莫如深,叫啥“非独生子”,后者“不考虑”,却让人给出城市选择建议,你这逻辑不对啊。
不过你说了你是广东十八线的人,好歹还是广东,广东人当然选择深圳好于上海。但我估计你要的答案在我上文的分析中,你看下那7个如果、假使和假如吧。
好了,以上大家也看到了,每个问题都有共性知识,但具体个人情况还是需要挨个仔细去分析的,没有必要用共性规则去倒逼自己的特殊情况。你要知道,每个人的情况单独拿出来,都是一个奇葩故事,每个人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才都是特殊的。
祝每一位本科毕业2年的读者、群友和星友,都不再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