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矸石处置不好,将产生严重环境污染。煤矸石处置在山西省是一个老大难问题,科学有效处理面临人力、经费、技术、标准等多方面的困难。

违规处置、随意倾倒仍频现

看上去像煤炭,实际是开采煤炭产生的废料——煤矸石。在煤炭大省——山西的一些县市,煤矸石被随意倾倒。煤矸石在倾倒、填埋的过程中会飘来大量的扬尘,无奈之下,村民只好在自家院里搭起了顶棚,透明的顶棚上已经布满了黑色的粉末。这是煤矸石随意倾倒导致影响群众生活的寻常一幕。

在山西吕梁山脚下,村民老王望着村口日渐"长高"的黑色山丘欲哭无泪。这座由煤矸石堆成的"人造山"不仅散发着刺鼻气味,更让全村人提心吊胆——每天清晨,井水表面都会浮着一层油花。

"去年村里走了3个癌症病人,最年轻的才43岁。"老王抹着眼泪说。这个场景,正是央视记者暗访华北煤矸石违规倾倒乱象时记录的真实画面。

央视《财经调查》曝光的内容显示,涉及煤矸石违规处置的区域包括吕梁、临汾、晋中三个地市。除了粉尘污染,还存在污染水井、污染汾河支流河道等问题。

3月25日以来,“产经在线”走访吕梁市的多个县市发现,作为产煤大市的吕梁,此前曾多次被爆违规处置煤矸石。当地山沟众多的地形,为排放煤矸石提供了天然的便利场所。

位于吕梁市离石区贺家塔荞麦山底东沟,原本是一条长600多米、宽约200余米、深达40米的山沟,现已被煤矸石完全填平,表面虽被黄土碾压遮挡,但边角处外露的煤矸石仍清晰可见。

此次被央视曝光的孝义市,亦有多家煤矸石填埋场存在违规现象,其中不乏山西省属国有煤矿。

加入VIP群,煤焦资讯早知道

黑色废料的致命威胁

煤矸石作为煤炭开采伴生物,全国年产量超7亿吨。这种含有重金属、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正规处理成本每吨约30元。但在晋陕蒙交界地带,形成了"黑色经纪人"地下网络,以每吨5-8元的低价承包运输,将毒物埋进农田、河道甚至饮用水源地。

记者获取的卫星监测图显示,某矿区周边10公里内,存在23处违规填埋点。更触目惊心的是,部分黑心企业竟将煤矸石粉碎后掺入建筑用砂,这些"毒砂石"已流入多个房地产项目。

猫鼠游戏的监管困局

在河北某县,环保执法记录仪拍下惊人一幕:占地50亩的生态修复项目,表层覆盖着不足10厘米的黄土,下面全是未经处理的煤矸石。这种"化妆式治理"已成行业潜规则。

"我们前脚刚查封,后脚就有货车趁着夜色继续倾倒。"当地环保执法人员坦言,违法成本过低是症结所在——现行法规最高处罚仅10万元,而一个中型煤矿每月处理费就超百万。


停业整顿+倒查五年台账能否根治?

据“产经在线”了解,央视此次曝光后,为坚决遏制煤矸石随意倾倒和不规范填埋处置等违法行为,消除生态环境污染隐患,山西多地生态环境部门就煤矸石填埋场开展专项整治整改行动。

其中,孝义市政府已要求该市23家矸石填埋场全部停产整顿,验收合格后方可运营。该市生态环境局相关人士介绍,目前正在配合省督导组,对当地填埋场土地性质、环评、资质等进行检查,并在现场用专业仪器对煤矸石堆层厚度、覆土厚度进行测量。

在近期召开的吕梁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吕梁市长熊义志提出,要深入开展工业固废专项整治工作,认真排查非法堆存的煤矸石、粉煤灰、赤泥等工业固废,扎实推动清理整治和专项执法活动,全力打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攻坚战。

一位长期关注吕梁的环保人士指出,希望当地能借助此次整治行动,真正意义上的解决煤矸石的治理乱象,而不是“一阵风”过后,涛声依旧。

(转自:煤炭视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