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26日,特朗普难掩野心,直接把让出“TikTok”和可以降低对华加征关税“联系”到了一起,露出“战略诡计”真面目。

更值得关注的是,特朗普4月2日将对“全球”进行关税加征,并将此定为美国“解放日”。中方遭遇仿佛国际社会将面临困境的一个缩影。

看到这个情况,一位西方学者认为如今美国确实“占尽优势”,所以唯有中国“先让步”才能获得“一线生机”。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特朗普所谓的“战略诡计”又到底是什么?还有4月2日又真的可能让美国“大杀四方”吗?



如今特朗普已经执政快满2个月,但很多事我们不妨往回“倒带”或许才能够发现一些所谓的“端倪”。

1月份,特朗普尚未就职,此时一则重要新闻被爆出,那就是特朗普准备对拜登时代的“TikTok最终通牒”按下“暂停”。

这个在当时看起来像是缓和对华关系的动作,背后却埋藏着经过“精心设计”的战略诡计,直到现在才浮现。

随后该月1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高呼“救救TikTok!”

接着他就提出了详细的“拯救方案”,包括延长禁令生效时间,消除“相关方”法律责任,以及用50%的所有权换取接下来TikTok的“生存权利”。

接下来的事大家都很清楚,TikTok在“停摆”一天后就恢复正常,随着特朗普的就任,此事似乎也被他“暂时”抛在脑后。



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对华接连增加了两轮关税,中方也予以“反制”,从关键矿产到农业产品无一不足。

可谁也想不到,日前特朗普会“旧事重提”,这一次他不仅重要露出对TikTok的真实态度,还让所有人都看清“战略诡计”的真面目。

26日,特朗普在记者会上公开表示,对于TikTok的监管仍将继续延期,但同时他也会推动美国对该软件的收购措施。

至于怎么收购?特朗普“暗示的很明白”,降低关税就是谈判筹码之一,此刻我们才发现特朗普的“算计之深”。

先用“暂停令”缓解中美直接对抗,再用“关税大棒”撬动两国贸易格局,最终TikTok成为了突破口,既可以让美国“借鸡生蛋”同时也能继续构筑“科技壁垒”。



这一手好棋算是被特朗普下明白了,但是这种“三步走”的方法,真的只会“针对”中国吗?还是对于所有国家都适用?

国际社会心中正有这样一个疑问,不为其他,只因为7天后,特朗普口中的“解放日”也是他对全球“宣战”的时刻就要来临了。

日前,特朗普宣布将4月2日定为“美国解放日”,因为这一天美国对所有贸易对象的“对等关税”都将推出。

对此事,实则有两个问题亟需解答。首先解放到底是“从谁手里解放”,特朗普口中的“全世界都在‘剥削’美国”本质上是一种“与现实相反”的说法。

在特朗普眼中,所谓的“对等”就是“补齐税收差距”,譬如他认为美企出口需要缴纳销售税,这与增值税叠加“很吃亏”,但实际上海关会在产品出口时退还已缴纳的增值税。



这种所谓的“公平”不过是特朗普可以忽略一定事实所产生的“伪真实”。这种“贸易保护主义”借口之下,很多国家所受的伤却是实实在在的。

以中国为例,特朗普“自认为”对华加征20%的额外关税很合理,但是中国平均进口关税连10%都不到,远低于美国做法。

甚至加墨两国更加“冤枉”,明明《美墨加协定》早就决定了三国“0关税”政策,让特朗普也找不到借口,所以他就“另辟蹊径”从国家安全角度出发,硬加关税。

尤其是在汽车行业,特朗普26日签署了一份公告,宣布对所有输美汽车加征25%的关税,一下子就让特斯拉“赢麻了”,而欧洲的汽车生产大国则瞬间成了“大冤种”。

以上种种其实已经再清楚不过,可偏偏特朗普却以此将4月2日定为美国的“解放日”,着实可笑。



当然特朗普政府也知道“与世界为敌”的可怕后果,所以他也留了一定的“活口”,上周末和本周初,他分别“提示”过4月2日的对等关税有“灵活性”,并且有些国家能享受“优惠”。

但问题怎么享受优惠?此次特朗普对华的态度已经很明确了,即1%的关税作用远比TikTok更加重要。

至此所谓的关税已经成了特朗普“抢钱抢物抢地盘”的筹码。

7天之后,注定是一场可以载入史册的日子,只是留在史书上的是世界的屈服还是特朗普的失败,尚未定论。

当然对于这一实现,至少西方学者认为美国是占据优势的。麻省理工教授黄亚生在联合早报专访中认为中美“贸易摩擦”中,中国正在经历“消费困局”。



按照黄亚生的说法来看,一旦中国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12个季度低于GDP增速,并且居民储蓄率突破50%警戒线,中国就亟需“外部稳定市场”。

这种现状被特朗普当做“软肋”正在进行撬动,而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在南海不再强硬”并主动改善“对美关系”,才能迎来西方的“认可”从而让外部市场“稳定”下来。

话说回来,黄亚生口中描述“中美可能的美好未来”的大前提,根本不是对现状的客观分析,更像是让中国主动拥抱“投降主义”。

那么中美现状到底是什么呢?首先“单独”从GDP来看,中美两国差距越来越大,去年中国GDP仅占美国的65%左右。

但是经济从来都不是“单选题”,所谓GDP拉大背后,实则藏着三重计算“猫腻”在搅局。



第一是汇率问题,毕竟GDP对比采用的是美元,这直接受到汇率影响,不信你用人民币计算看看?就能看到中国GDP的明确增长。

其次美国和中国巨大的通胀率差,已经达到了29:2的地步,这一数据抬高GDP的背后,是中国物价稳定、生活成本没太涨的幸福现实。

最后是增速问题,如果不看总量看增速的话,美国的GDP增速已经下降到了2.9%,反观中国却达到了5%的高位。

这样以来,究竟谁才是站在“优势”的一方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即便面对特朗普的“暗示”以及4月2日的“威胁”,中方也始终保持处变不惊的态度。

也许这才是事情的全部真相,至于那些认为7天后美国就会“大杀四方”的所谓专家和观察家们,恐怕也需要多全面考虑一下,才能真正知悉问题的核心所在。



参考资料:

每日经济新闻《最新爆料!特朗普考虑上任后签署行政令暂停TikTok禁令》

大众日报《TikTok恢复在美服务,特朗普:美国要50%的所有权》

红星新闻《特朗普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特斯拉赢麻了?这次谁是“大冤种”》

联合早报《专访黄亚生:中国经济难题不在于缺乏创新 应利用特朗普上台契机修补与西方关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