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让伊朗永远记住这一天。”
这是七年前特朗普在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时,向伊朗政府抛出的狠话。
这句话不仅是对伊朗的警告,更是美国全面制裁伊朗的号角。
随后,一系列的经济绞杀、军事威胁、政治孤立降临到伊朗头上,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打压毫无保留。
七年后,特朗普再度卷土重来,好不容易在拜登期间得到休养生息的伊朗,再一次迎来特朗普疯狂,甚至偏执的制裁。
特朗普为何这么“恨”伊朗?
“铁血”特朗普
在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内,对伊朗的制裁政策可以用“铁血”二字来形容。
他对伊朗的制裁政策始于对伊核协议的全面否定。
2018年5月8日,特朗普先是高调宣布退出“伊核协议”,接着打响了一场对伊朗的疯狂制裁。
在特朗普看来,伊核协议是一份“糟糕透顶”的协议。
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批评伊核协议对美国不利,并认为该协议未能有效限制伊朗的核计划。
事实上,伊核协议是由奥巴马政府主导签署的,旨在限制伊朗的核能力以换取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的制裁。
然而,特朗普认为这份协议对美国的利益保护不足,尤其是未能限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扩张行为。
因此,他在上任后不久就将退出伊核协议提上了议事日程。
退出伊核协议后,特朗普政府迅速重启并升级了对伊朗的制裁。
这些制裁涵盖伊朗的能源、金融、航运等多个领域。
例如,美国禁止其他国家从伊朗进口石油,并威胁全球各国不许与之展开贸易往来。
美国的这手威慑,直接导致伊朗石油出口大幅下降,经济遭受重创。
此外,美国还冻结了伊朗央行在美资产,并切断了伊朗与国际金融体系的联系。
这让伊朗经济雪上加霜,通货膨胀率一度超过50%,货币大幅贬值。
特朗普不仅在经济上施压,在军事和舆论上也对伊朗展开了全方位围堵。
2019年,美国以“防御”为由向中东增兵,并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放出“狠话”,试图制造对伊朗的军事威慑。
例如,特朗普在推特上放出“摧毁伊朗舰队”的威胁言论,虽然最终并未付诸行动,但这种心理战无疑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此外,美国还加强军事攻势,不仅在海湾地区部署了先进的导弹系统,还频繁举行军事演习。
不光外部威慑,特朗普政府对伊朗的制裁举措一度发展到了伊朗国内,试图发起和平演变。
美国政府为伊朗国内的一些人提供支持,并通过网络攻击等手段干涉伊朗内政。
这种“内外合力”的策略,足以凸显特朗普对伊朗“恨之入骨”的心态。
特朗普对伊朗的制裁政策不仅在国内引发了广泛争议,在国际社会也遭到了不少批评。
许多国家认为美国的单边制裁违反了国际法原则,并呼吁通过对话而非对抗的方式来解决美伊分歧。
然而,特朗普并不在意。
在刚重返白宫,美国对伊朗的全面这制裁就再度提上日程,特朗普摆明了要将伊朗置于死地。
这一次,特朗普政府重点瞄准了伊朗的金融体系。
禁止国际银行与伊朗进行交易,并冻结伊朗央行在美国的资产。
伊朗的军事和导弹计划,随之落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可怜刚过了4年好日子的伊朗人,转眼间又迎来特朗普的针对。
特朗普这般做法,不禁让人发问,为何如此恨伊朗?
地缘政治
实际上,特朗普对伊朗如此恨,是因为要维护美国中东霸权地位。
首先,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与中东地缘脱不开关系。
自冷战结束后,美国逐步确立了在中东的主导地位。
然而,随着伊朗影响力的不断扩大,美国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伊朗不仅在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等地拥有广泛的影响力,还在核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这种“崛起”姿势显然触动了美国的利益。
特朗普认为,只有通过极限施压,才能迫使伊朗在地缘政治竞争中退缩。
其次,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也与其在中东地区的盟友关系密不可分。
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地区最为倚重的盟友,而伊朗则被视为这两个国家的最大威胁。
特朗普通过加大对伊朗的制裁力度,试图巩固与沙特和以色列的关系,并进一步强化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在以往沙特与伊朗的对抗中,美国明确站在沙特一边,并通过军售和外交支持为其撑腰。
巴以冲突爆发后,美伊更是分别成为巴以两国背后的靠山,屡屡隔空叫板。
这种“选边站队”的策略,不仅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也使得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更具针对性。
最后,美国对伊朗的制裁离不开石油。
中东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区,一直是国际能源市场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页岩气革命的成功,美国逐渐摆脱了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并开始寻求在全球能源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
在这种背景下,伊朗作为中东地区的主要产油国之一,自然成为了美国的目标。
通过制裁限制伊朗的石油出口,美国不仅能够削弱其经济实力,还能为自己的能源企业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这种“能源霸权”的思维,在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制裁背后
在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的背后,无疑还有更为复杂的经济动机。
这些动机不仅关乎美国自身的利益,也牵扯到全球格局和经济秩序的重塑。
美元作为全球主要储备货币的地位,是美国经济霸权的重要支柱。
通过对伊朗实施金融制裁,美国试图迫使更多国家放弃使用非美元结算,并进一步巩固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主导地位。
在特朗普政府的施压下,许多国家不得不暂停与伊朗的石油交易,并重新转向美元结算体系。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伊朗的利益,也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了深远影响。
此外,美国还通过控制国际支付系统,来限制伊朗与其他国家的金融往来。
这种“去伊朗化”的策略,实质上是在为美国的全球霸权地位保驾护航。
同时,盟友利益与产业链控制也是美国对伊朗制裁的重要考量。
尽管美国在国际社会中不乏反对声音,但其对伊朗的制裁仍然得到了许多国家的支持。
例如,尽管法德英三国曾是伊核协议的签署国,但在美国的压力下,它们也不得不停止与伊朗的合作。
这种“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不仅巩固了美国在西方盟友中的领导地位,也进一步强化了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控制力。
在特朗普政府的制裁压力下,许多跨国企业被迫退出与伊朗的合作项目,转而寻求与美国企业合作。
这让美国在全球产业链中,成功占据了更有利的位置。
此外,通过对伊朗实施全面制裁,美国还能削弱其在中东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并为本国企业在该地区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这种策略不仅体现在能源领域,在其他行业也是如此。
在制裁伊朗、向中东进军的大潮流下,美国企业开始加大对中东地区的投资力度,并试图通过技术输出和资本运作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这一做法为其实现“再工业化”战略,提供了重要支撑。
结语
特朗普对伊朗的强硬政策绝非个人喜怒的表现,而是美国长期以来地缘政治、能源博弈和意识形态对抗的结果。
通过退出伊核协议和全面制裁,美国试图遏制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崛起,并巩固自身的全球霸权地位。
从2016年到2020年,伊朗好不容易扛过特朗普的无情制裁,等来拜登的接任。
然而随着特朗普卷土重来重返白宫,可以预见未来几年的伊朗,或将再度陷入美国全面制裁的泥潭。
参考资料
朱照维,王晓雄,陈子帅.美国几十年制裁下的伊朗之殇[N].环球时报,2024-
裘雯涵.换囚当天,美国又对伊朗制裁[N].解放日报,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