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建支点
巾帼勇争先
致敬“她”力量
聚力建支点,巾帼勇争先。在荆楚大地,新时代女性的奋斗身影处处闪耀。她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全省 “新春第一会” 部署要求,在各行业各领域主动作为、勇挑重担,岗位建功、争创一流,争当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向支点建设聚焦发力。她们是时代的引领者,是我们前行路上永远的光!
即日起,湖北省妇联联合荆楚网(湖北日报网)开设“聚力建支点 巾帼勇争先丨致敬‘她’力量”专栏,深度挖掘她们的奋斗故事与感人事迹。让我们一同走进她们的世界,领略巾帼风采,汲取奋进力量,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
让我们向这些了不起的“她”致敬!
钟彩虹
金果满枝映初心,猕猴桃里写传奇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二级研究员钟彩虹,这位在猕猴桃领域深耕多年的科研巾帼先锋,她用三十三年光阴在猕猴桃藤蔓间架起科技惠民的彩虹桥,书写着猕猴桃产业研发的传奇故事。
01
破译"维C之王"的育种密码
1978年,全国猕猴桃种植面积不足两个篮球场大小,要打破国外品种垄断市场的困局,就得从夯实资源抓起。钟彩虹担起了武汉植物园几代猕猴桃前辈的事业,带着团队钻进深山老林搜集野生猕猴桃资源。现在的武汉植物园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里,保存着全球最丰富的“基因宝藏”——1500多份猕猴桃种质资源。
钟彩虹还带领团队培育出近10万株杂交后代,从中选育出近50个品种,脱颖而出的“东红”品种获得柏林果蔬展创新金奖。2021年,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专门报道这位中国女育种家的故事,外国同行惊叹:“原来猕猴桃的中国芯这么硬核!”
02
把实验室搬进田间地头
“搞农业科研,不能只关在实验室里。”这是钟彩虹常挂在嘴边的话。2006年,四川蒲江猕猴桃产业刚开始就遭遇“滑铁卢”,企业急得团团转。钟彩虹二话不说带着团队扎进种植基地,手把手教果农技术。奇迹在第二年就发生了,刚嫁接2年的幼年示范果园亩产就达到800斤,乡亲们笑开了花:“钟老师教的法子,比啥子都管用!”
钟彩虹带着“东红”“金艳”等良种走村入户,在蔡甸、大悟、丹江口等地建起千亩示范园。浠水县原本没有猕猴桃产业,如今万亩果园漫山遍野。十年间,湖北猕猴桃单产翻倍,金灿灿的果子变成乡亲们鼓鼓的腰包。
初到贵州水城,面对满山荒坡,钟彩虹眼中却满是希望:“这里的气候和土壤,简直就是猕猴桃的天堂!”她带领团队扎根乡村,白天示范修剪,晚上传授技术,被村民亲切称为“农民科学家”。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恶劣气候成了拦路虎,冰雹频繁肆虐果园。“不能让乡亲们的希望落空。”钟彩虹经调研推出防雹网技术,有老人摇头:“我们种了几十年地,没听过给果树撑伞的。”面对质疑,钟彩虹用数据说话,带着团队在不同海拔建起示范点,装防雹网的果园,冰雹灾害损失大幅下降,成功打消村民顾虑。如今,近万亩果园撑起防护伞,猕猴桃成了水城“金名片”,远销新加坡、俄罗斯,带动20万人脱贫增收。这个曾经的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了“猕猴桃之乡”。
03
科技赋能种果,端稳致富“金饭碗”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钟彩虹深知,要让产业持续发展,必须培养“永久牌”技术队伍。她带领团队常年奔波在田间,手把手教农民嫁接、防病。十年间,全国猕猴桃技术培训班办了十期,三万多人次来“取经”。她主编的《猕猴桃栽培理论与生产技术》《猕猴桃精细管理十二个月》《猕猴桃高质高效生产200题》成了果农的“致富圣经”。更可喜的是,许多学员成了当地技术骨干,像蒲公英般把科技火种撒向广袤乡村。
如今,从实验室到乡村振兴一线已经超过三十载,从满头青丝到白发渐长,钟彩虹用脚步丈量着科研人的初心。她选育的品种累计推广超50万亩,科学生产技术辐射300万亩,带动20万人脱贫,创造经济价值超百亿元。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状”“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但最让她珍视的,始终是果农丰收时的笑脸:“这比任何奖杯都珍贵!”
有人问钟彩虹:“三十年和猕猴桃打交道,不觉得枯燥吗?”她总是笑着指向果园:“你看那些藤蔓,春天发新芽,夏天开花,秋天结果,每个阶段都有惊喜。”在她眼里,每颗猕猴桃都承载着乡亲们的希望,每片绿叶都记录着科技惠民的故事。
如今,猕猴桃产业不仅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更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有力支撑。她表示,自己将以实际行动践行新时代女性的使命担当,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巾帼智慧与力量。
THE END
本文来源:湖北省妇联宣传部
本文属于政务公益宣传,对于文字或者图片有异议的,请联系删除!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