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认知里,吸烟伤肺似乎是板上钉钉的事。确实,吸烟产生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直接刺激呼吸道,引发咳嗽、咳痰,长期积累还可能诱发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肺部疾病。可鲜少有人知道,吸烟对血管的伤害同样触目惊心,甚至在悄无声息间给全身健康埋下定时炸弹。
从生理机制来看,吸烟时,尼古丁迅速进入血液。尼古丁会刺激交感神经,使其释放去甲肾上腺素等激素,导致血管收缩。短时间内,这种收缩会让血压升高,加重心脏泵血负担。就像给原本顺畅流通的水管加上了几道“紧箍咒”,水流受到阻碍,压力自然增大。长期反复的血管收缩,会使血管壁弹性下降,逐渐变得僵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动脉硬化。
吸烟还会破坏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是血管内壁的“守护者”,它们紧密排列,维持着血管的光滑和正常功能。一旦内皮细胞受损,就如同城墙出现了缺口。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 C)便会趁虚而入,沉积在血管壁下,引发炎症反应。炎症持续存在,就会逐渐形成粥样斑块。随着斑块不断增大,血管腔越来越狭窄,阻碍血液正常流动。数据显示,吸烟人群患动脉粥样硬化的概率比不吸烟人群高出2 - 6倍 。
吸烟对血管的危害还体现在影响血液凝固性上。烟雾中的有害物质会增加血小板的黏性,使血小板更容易聚集在一起。当血小板在受损的血管内皮处大量聚集时,就容易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随着血流游走,可能堵塞在肺部、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管中,引发肺栓塞、心肌梗死、脑梗死等致命性疾病。据统计,约20%的急性心肌梗死和10% - 15%的缺血性脑卒中与吸烟密切相关。
吸烟对不同血管的危害也各有特点。在冠状动脉,吸烟引发的粥样硬化和血栓形成,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冠心病患者若继续吸烟,心绞痛发作会更频繁,心肌梗死风险大幅增加。在脑血管方面,吸烟导致的血管病变,会使脑供血不足,增加脑卒中风险,即使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吸烟人群的发病率也远高于非吸烟者。在下肢血管,吸烟容易引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会出现下肢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严重时甚至面临截肢风险。
戒烟,永远是保护血管健康的关键一步。研究表明,戒烟后,血管内皮功能会逐渐改善,血液中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含量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也会随之下降。戒烟1年后,冠心病发病风险可降低50%;戒烟15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基本与不吸烟者持平。
吸烟对血管的危害是全方位、持续性的,绝不容小觑。为了自己和身边人的血管健康,尽早戒烟是最明智的选择。关注血管健康,从远离烟草开始,别等身体发出严重警告,才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