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三年,延庆教育如何强基固本,教育改革如何深化,教育发展如何高质量推进……日前召开的延庆区教育大会给出答案和思路。

从2019年5月25日,第一次全区教育大会召开以来,近6年时间,延庆区一系列教育改革举措纵深推进。延庆教育工作以扎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延庆是属于未来的”重要嘱托和回信精神为引领,落实全国、全市教育大会决策部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打造与最美冬奥城和国际一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相适应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

五育并举结硕果

全面发展绘就成长画卷

“我每天在学校都会参加体育活动,这周末还要跟‘萌萌绿足’志愿队参加社区大扫除,大家都出份儿力,社区肯定会变得干净又温馨。”区第二小学学生宋元熙今年上一年级,虽然小小年纪,说起话来头头是道。“冬奥小使者”“长城小卫士”……他获得的称号也不少,这些都是他通过参加学校活动获得的。“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高兴地跟我分享学校里的事,看着他各方面都有进步,我很欣慰。素质教育就是给孩子的未来打地基,太重要了。”宋元熙的父亲宋鑫磊说,“我们能做的就是配合好学校,家校合作、静待花开。”为了记录下孩子每一阶段的成长,宋鑫磊把孩子获得的荣誉收集在成长册,为他记录下美好的校园生活。法治知识竞赛证书、节气农事手账……宋元熙的成长记录册上记录着他的点滴进步,也见证着延庆五育并举的创新实践。

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城区学校落地生根,各乡镇学校同样积极践行。眼下,在距离延庆城区二十多公里的刘斌堡中学,学生劳动实践基地一片生机勃勃,学生们亲手栽种的茼蒿、西红柿等农作物已经冒出嫩绿的新芽。“自己种的菜,让我很有成就感。在照料它的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让我明白了坚持的意义。”区刘斌堡中学初二学生许昕玥手里拿着沾着泥土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作物生长数据。这片学生劳动实践基地占地三亩,能满足全校学生的农事体验需求。从播种到收获,学生们在农事体验中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掌握生活技能,领悟“汗滴禾下土”的真谛,更在团队协作中提升综合素养。

近年来,延庆区把“五育”融入学生的专业课程、日常管理和文化生活中,各校通过法治讲座、德育教育、社团活动、劳动实践等多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让孩子们在品格、学识、身心、创造力和劳动意识上获得了均衡发展。



“三张金名片”赋能

特色品牌教育形成

长城、世园、冬奥是延庆的“三张金名片”,也为延庆教育赋予了三张特色品牌内涵。依托区域资源,区教委组织延庆娃在八达岭长城做志愿者、走进北京世园公园开展研学活动、到奥林匹克园区观看国际冰雪运动比赛,为教育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为了让长城文化入脑入心,各学校不仅积极开展长城文化进校园活动,更创新性地将课堂开设到长城上。通过举办长城知识竞赛、观看长城文化演出、开展长城主题研学活动,让孩子们领略长城魅力、探索长城故事、厚植长城精神。据了解,2024年区教委完成编写《延庆中小学生长城文化读本》《延庆区小学长城课程》,组建71个长城文化社团,开展中小学生长城知识竞赛,组织万名学生观看《梦华长城》情景剧。当“沉睡”的历史遗迹转化为立体课堂,华夏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课堂间流淌,学生们的文化自信愈发坚定,爱国情怀也在心中深深扎根。



后冬奥时代的延庆,冰雪运动的热潮从竞技场涌向校园,孩子们脚下的冰刀、雪板,成为校园里最富活力的风景。近年来,区教委推行“一校一项目”特色布局,让每所学校都有了专属的冰雪“名片”:区第四小学布局短道速滑项目,区第二小学布局双板滑雪项目,区第三小学布局U6冰球项目,区第一小学布局冰壶和女子冰球项目。“每次穿上冰球服,我都觉得自己像冬奥赛场上的运动员!”“教练说,团队配合比进球更重要,现在我和队友成了‘最佳拍档’。”小运动员们热情地分享着自己的运动感受。据了解,每年,超3000名延庆学子参加滑冰、滑雪培训课程。训练场上的汗水化作赛场上的荣誉:截至目前,延庆学子参加市级及以上冰雪赛事获得132金、129银、120铜,累计培养1名运动健将,22名一、二级运动员。如今的延庆,正以校园为起点,为国家培育冰雪运动的“后备军”,一幅“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教育新篇章已徐徐展开。



此外,依托北京世园公园、北京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等生态教育资源,各学校纷纷开展环保宣传、生态研学、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涌现出区第四中学“河小青”、区第一中学“新青年”、区十一中学“青绿山河”等多支环保主题志愿服务队。



立足区域实际,区教委推动三张“金名片”融入学生教育,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的理念植根于学生心中,让他们成长为长城脚下、妫水河畔、海陀山前全面发展的优秀学子。

集团化改革破壁垒

优质均衡促公平

山区面积占到了72.8%,好资源、好措施如何最大限度的普及到每个学校,怎样才能打破城区与川、山区教育资源壁垒?延庆区以“集团化办学”破题,用改革的钥匙打开了城乡教育共融的大门。

集团化办学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城区、川区、山区“同上一节课”。通过网络直播,让一个教育集团下的结对学校课件同步、声画同步、互动同步,实现“云端共上一堂课,城乡同享好资源”。“我们听一听刘斌堡中学的同学有什么想法。陈老师,请您选一位同学来分享……”在区第四中学,骨干教师陈老师正在讲解陶渊明的诗作《饮酒》,而区第八中学、区刘斌堡中学的学生在远端积极互动:“诗中描绘的田园景象,就像我们延庆乡村的风光,宁静美好。”“诗句表现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趣。”由优质师资方主讲,另外两个老师带领各自班级学生积极互动,延庆区通过“同上一门课、双师同合作”的形式,利用科技手段,打破区域壁垒、交通瓶颈,让优质教育资源在空间上实现有效链接。

不仅如此,各教育集团还通过师资流动,让教师在轮岗交流中提升教学水平;借助教研大会,让教学方法和理念得到同步更新。

据了解,自2022年起,延庆区已组建了13个教育集团,覆盖所有的中小学幼儿园,城乡学校结对帮扶率达到100%,通过强校带弱校,延庆城乡教育质量差距持续缩小。“到2027年,延庆将实现党员骨干双师课堂直播互动全覆盖,构建起‘数字赋能、资源融通、师生共进’的教育新生态,同时,试点建立小初高纵向教育集团,探索12年贯通培养办学模式和免试直升等多样化入学方式,完善集团各校间学生联合培养、贯通培养和长链条培养机制,形成可复制的教育均衡发展新模式。”区教委中学教育科科长韦纬说。



改革创新谋未来

绘制现代化教育新蓝图

笃行趁景佳,奋斗正当时。刚刚结束的全区教育大会对《延庆区“强基固本”教育改革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进行了说明,为延庆教育高质量发展锚定“三步走”战略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富有地域特色、生态涵养区领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0年,到“十五五”末,建成地域特色显著、京郊领先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到2035年,到“十六五”末,与全市同步实现高水平教育现代化。

围绕“三步走”发展坐标,《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部署了包含立德树人素养提升、基础教育扩优提质、新质校园扩容提升、办学治校协同发展、队伍建设铸魂强师在内的深化教育改革“五大行动”。其中,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全区正构建“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依托15分钟思政教育圈,串联20个区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40个校内实践教学点,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品牌;针对青少年成长关键领域,将通过体质健康提升行动搭配心理健康教育素养计划,强化教体融合,有效降低“小胖墩”“小豆芽”等四小成长烦恼;值得关注的是,依托无人机低空技术等区域特色产业,延庆正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机制,让科学教育的种子在基础教育阶段萌芽。

“教育是今天的事业,更是明天的希望。”区教工委副书记、教委主任陶汪来说,“我们将聚焦教育的政治属性、战略属性、人民属性,立足于‘无愧于教育事业、无愧于孩子成长’的责任担当,结合教育发展形势和延庆教育存在的问题,着眼于‘立德树人、五育并举’,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战略规划上谋划教育发展蓝图,以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撬动教育进行系统性变革,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观察手记:

从冰雪运动特色校到生态研学基地,从田间课堂到云端课堂,延庆教育正在书写新时代的育人答卷。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延庆教育的“强基固本”三年行动计划不仅锚定了短期目标,更勾勒出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宏伟愿景。这既是对“延庆是属于未来的”重要嘱托的回应,也是对新时代教育使命的担当。期待这片长城脚下、妫水河畔的教育沃土,能培育出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延庆样本”。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