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特朗普找到对付白宫记者的新办法了。”美国《野兽日报》如此讽刺地概括了一项刚刚曝光的白宫新政:未来几周内,白宫将接管新闻简报室座位表的制定权,从白宫记者协会手中“收回控制权”。消息一出,美国新闻界哗然,一场有关“谁有资格发问总统”的斗争,正悄然揭示美式民主正在滑向控制、过滤与选择性开放的信息时代。



在美国总统新闻发布会的游戏规则中,谁坐在前排、谁能第一时间提问,不是随意安排,而由白宫记者协会统一管理,以确保不同立场、不同机构的代表能获得公平提问的机会。坐在前排的CNN、NBC、ABC、美联社、路透社等,之所以长期“霸占”重要位置,正是基于媒体专业性和影响力的考量。

而现在,白宫要自己来“划位”,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谁坐哪不再基于资历、专业和公信力,而取决于忠诚度、可控性与政治立场。新闻提问不再是权力的监督,而是“信息秀”的一部分;记者不再是记者,而是由白宫挑选的“发言引导员”。

美媒普遍认为,特朗普政府此举绝非孤立行为。就在此前几周,白宫刚刚收回了决定哪些记者可以进入总统新闻记者团的权力,直接否决了包括美联社在内的数名资深记者的资格。美联社因拒绝按特朗普行政令将“墨西哥湾”称为“美国湾”而被白宫“点名打压”,其记者甚至被禁止拍摄总统活动。显然,特朗普政府正全面推进一场系统性的媒体整肃,从发言权到入场权,从问问题到坐哪里,全部纳入掌控之下。



这不再是新闻操作层面的调整,而是一次制度性的收编行动,是对所谓“新闻自由灯塔”最具象的打脸。特朗普政府的逻辑并不复杂:你若批评我,我就让你闭嘴;你若不配合我,就别想进门。用座位筛选舆论,用空间决定声音,这是对现代新闻原则的赤裸挑战。

特朗普并非新闻自由的朋友。他早在第一任期就将主流媒体斥为“人民公敌”,频繁在社交媒体上点名羞辱不配合的记者,甚至在白宫现场直接与CNN记者对骂、下令吊销其通行证。他不是不懂媒体的重要性,恰恰相反,他太懂。他知道,控制新闻简报室的座位,就是控制信息的流动方向;让听话的坐前排,就是让真问题被搁置在空气中无人提及。

现在这种以“座位”之名进行的信息清洗,是制度的,不是情绪的。特朗普政府的这一系列操作并非一时之气,而是打着“管理优化”“资源协调”的幌子,将新闻提问制度化为“忠诚筛选”。这比简单粗暴的封杀更高明,也更危险。



《野兽日报》指出,这只是特朗普团队“决定由谁来报道特朗普”的新手段之一,但远非最后一步。Axios进一步警告称,白宫还在酝酿更多变动,包括设立“发言人优先提问名单”、限制问题时间长度,甚至取消简报室开放制度,改为定向邀请记者——将总统问责机制完全变成一场内部直播。

这就是当下的美国。白宫新闻简报室不再是信息自由的象征,而正在变成一个受控剧场。美国曾以“言论自由”构筑其全球道义合法性,如今却连新闻发布会的座位安排都沦为政权操控的工具。如果连“谁能发问”都要由政府定夺,那所谓“新闻自由”就不再是一种制度保障,而仅是一场表演的布景道具。

特朗普这一步,是白宫对媒体自由的精准切割。未来的美国新闻发布会,记者不再是问题的发出者,而是舞台上的静态装饰。真正的问题不会被提出,真正的声音也不会再被听见。白宫的“座位图”,也许就是美式民主走向衰退的示意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