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自己玩评级币的时候,就一直畅想着一个场景,那就是不论我买还是卖,这个盒子能给我最大的保障。能保证基本的信息真实度,不论是版别、品相还是漏裂补翘,清清楚楚的标好。

就算发现问题,我找评级公司的时候,能及时认错并赔付,这样的话不论是谁都动力十足,这个行业的巨大潜力将会爆发出来。

可惜的是,就像一位泉友说的,玩得越久,越觉得这个市场已经变为一个巨大草台班子!



图片都来源网络 图文无关

评级公司编织的“权威神话”,正在将整个行业推向危险的边缘。本土评级机构的繁殖速度异常迅速,某公司曾创下一年冒出八家分公司的纪录。

这些"评级作坊"将钱币混装入盒,用花哨的标签掩盖评级标准的缺失。甚至推出"臆造币纪念盒",只要给钱啥东西都能给你往里面装。

以至于某家国博单位都眼红下场,开评级公司了,看得我那是一个目瞪口呆。



洋和尚来了也念歪经。NGC、PMG这些"洋招牌",进了中国立马搞本土化骚操作,“红20”事件还历历在目。推出"加急加分"服务,开设"原光认证"通道,评级师在酒局上明码标价加分幅度。

本土公司就更别说了,一堆倒掉的野鸡盒子,原主都跑路了,泉友们购买后要不砸掉,要不就还是凭眼力吃饭,盒子完全变成了摆设。

某个公司说了很多遍了,就不再讨论,现在很多泉友找他们都是失联状态,明摆着也要跑路的阶段。



既当裁判又做运动员的丑闻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托价假拍”更是割韭菜的利器。

有人说诚轩的倒闭是假拍导致的,也有人说是诚轩太实诚了,都是真拍得罪了同行。具体原因不得而知,但自那之后,很明显感觉“暗箱操作”更厉害了。

同一枚钱币,几个月价格都能差好几倍,人为创造“风口”,营造出一幅又很火爆的场面。但最基本的保障依然还是大问题,新人不敢进入,老手勾心斗角,到最后依然还是“丛林社会”。



钱币收藏本身是干净的,脏兮兮的其实是人!在这个评级神话渐次崩塌的时代,收藏者更需要重拾初心:那就是眼力。

说句不中听的,发现评级公司那些乱七八糟问题的,都是老玩家。没有眼力的新玩家通常都是被人卖了还帮人数钱。

最重要的是建立起独立的价值判断体系,尤其是古钱币,它不像P盒银元那样评分标准比较统一。人各有好,你认为的极美品在别人眼里不一定多好看,所以自己喜欢才是重要的。



当新韭菜割完的时候,老韭菜们就开始互相割,当老韭菜都退场的时候,那只剩下“击鼓传花”了。

钱币收藏不应该是这样,有多少人几块钱的小平钱也能玩得开心,又有多少人挣了一大笔还不满足?

这些小破铜钱,从未承诺过财富神话,它们见证的,始终是收藏者与自我的对话:关于欲望的克制、认知的突破,以及如何在资本洪流中守护热爱的微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