暂时的离开从来都不是候鸟的永别,而是为了在季风到来时以更饱满的羽翼掠过沧海。



近日,由雷诺集团授权、法国Sans Borne与Breath Film(Elephant)历时两年联合制作的纪录片《重返巅峰》正式上线。四年前,东风雷诺宣布解体,作为法系车的代表之一,雷诺在中国市场的退出显得并不“浪漫”;如今,伴随着纪录片的正式上线,雷诺与中国市场之间的纽带正以更隐秘而深刻的方式重新编织——从战略调整到生态合作,从技术突围到本土化深耕,这家曾深陷泥潭的百年车企,正试图通过一场跨越山海的双向奔赴,重新定义自身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的坐标。

雷诺的回归并非偶然。2024年初,雷诺集团交出了一份堪称“逆袭”的财报:全球销量达226万辆,收入同比增长7.4%,自由现金流接近30亿欧元,汽车业务净现金储备翻倍至71亿欧元。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雷诺集团CEO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自2021年掌舵以来推行的“Renaulution”革新战略的阶段性胜利。在这场战略转型中,雷诺不仅将重心从销量扩张转向价值创造,更以壮士断腕的姿态剥离非核心业务、押注电动化与智能化,并通过一系列跨界合作重构生态体系。



而中国市场的动向,恰是观察这场转型的最佳切口。2025年初,卢卡再次来到了中国,这并不是他最近几年来首次访华,一直以来他都跟中国市场保持着良好的联系。日前,寰球汽车在与卢卡的交流中,他曾直白地表示:“在雷诺,大家都相信中国将是新的风向标。四年前,我们将大众、斯特兰蒂斯视为标杆,现在我看到的是理想、小米、小鹏、吉利……”。

于是,离开中国后的雷诺又开始在中国频频亮相,这一系列动作释放的信号清晰而明确:雷诺的回归不是简单的市场重返,而是一场融合技术、生态与本土化智慧的系统工程。



2024年,雷诺集团在中国的棋局再落关键一子——ACDC研发团队的成立与Twingo项目的启动,标志着其本土化战略进入深水区。这款售价低于2万欧元的微型电动车,瞄准的不仅是欧洲市场的需求,更是中国新能源产业链的成本与效率优势。从技术路径看,Twingo将基于雷诺的CMF-A平台开发,但电池等核心部件由中国供应商主导;从市场定位看,它既填补了雷诺在入门级电动车领域的空白,也为中国供应链提供了反向输出欧洲的通道。



在电动化领域,雷诺集团选择与中国伙伴深度绑定: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电池技术,将远景参数图片)集团引入法国本土建设超级电池工厂,与敏实集团合资生产电池盒;在智能化领域,文远知行的L4级自动驾驶小巴在欧洲多国展开测试,雷诺韩国工厂则与吉利联合投产混动车型。这种跨越国界的资源整合,打破了传统车企“单打独斗”的固有模式。

此外,雷诺与吉利成立的HORSE动力总成公司,不仅服务于雷诺自身,还为沙特阿美等能源巨头提供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在韩国市场,雷诺与吉利合作的Grand Koleos车型上市四个月销量突破2.2万辆,成为当地细分市场的黑马。

而雷诺中国乔迁至徐汇滨江的计划,则暗含更深层的意图。这座拥有独立研发大楼的办公空间,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家”,更象征着雷诺对中国市场从“过客”到“参与者”的身份转变。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中国本土企业在智能座舱、车联网等领域的领先优势,正倒逼传统车企重构研发体系。这一切都表明了,雷诺的选择是放下身段,以“学生”的姿态融入中国生态。



雷诺的归来,本质上是全球汽车产业格局重构的缩影。当传统车企在电动化浪潮中集体焦虑时,雷诺通过“开放”与“协同”找到了破局之道:它不再执着于控制全产业链,而是将自身定位为生态网络的枢纽,通过链接中国的高效供应链、欧洲的品牌积淀与全球的研发资源,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这种模式既避免了与中国品牌的直接价格竞争,又通过技术互补实现了差异化突围。

这也充分说明了,在电气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冲击下,曾经的“法兰西浪漫”需要与东方智慧碰撞、与新兴市场共振,才能在下一个时代续写传奇。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