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面锦旗,要送给切切实实帮助我们的人!”在徐汇区田林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面包房店长单女士将写有“尽责服务,全心为民”的锦旗递到新苑街区党支部书记缪梦怡手中。这面锦旗背后,是困扰商户八年的“门牌悬空”难题被破解的故事,更折射出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从“单兵作战”迈向“共生共长”的生动实践。
八年来,单女士的面包房因没有门牌号吃尽苦头:快递找不到地址,外卖平台无法注册,日均人流量破万的三甲医院对面,本该红火的生意却因“身份缺失”屡屡受阻。“房东只说办不成,但连原因都不清楚。”去年的一次党支部走访中,这个“蹊跷事”被摆上台面。面对商户的焦急,支部书记缪梦怡当天便翻出泛黄的产权档案,比对相邻商户证照,终于揪出症结——房东早年注册时门牌号登记错序。然而,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牵涉市监、公安等多个部门,跨部门协作低效、产权关系复杂等街区治理“堵点”暴露无遗。
转机始于一场打破壁垒的“多格合一”破局行动。新苑片区党委通过启动“一事一策”响应机制,打破市监、公安等职能部门的行政壁垒,搭建街道、市监、公安、企业四方协商平台。去年12月5日,专题议事协商会在党群服务阵地召开,多元主体在协商中寻求最优解。原本需要至少3个月的流程,在多部门“接力跑”中压缩至25天,实现行政效率的“新苑加速度”。这场攻坚不仅解决门牌缺失问题,更形成标准化处置流程:“商户诉求、支部举手、片区响应、三级处置”四步闭环。拿到门牌号的那天,单女士感慨:“八年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难题破解不是终点,而是共治循环的起点。门牌审批次日,单女士主动戴上“商户街长”袖标,成为街区20名“街面巡访员”之一。她第一时间上报相邻商户门头坠落隐患,依托四步闭环机制,48小时内隐患消除;今年3月,她又发起“奔跑者关怀计划”,为外卖、快递小哥提供全时段折扣。滚雪球效应随之显现:21家商户加入“小哥友好”联盟,形成休憩补给网络;“田尚公益行动”中,16家商户化身公益先锋,义诊、理发等便民服务从概念化为行动。
锦旗不仅丈量着基层治理的深度,更见证着党建引领下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治理不是替群众解决问题,而是和群众一起解决问题。”田林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三圈融合”体系——内圈强化党组织统筹力、中圈打通部门资源池、外圈激活社会力量,曾经的“关键小事”正成为撬动共治的支点。当商户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曾经的治理堵点正在转化为服务亮点,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正绽放出温暖而持久的生命力。
记者:姚丽敏
照片由田林街道提供
编辑:陈海笑
校对:耿洁玉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