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物太昌昌——中日艺术家联展
2025.3.23-4.13
策展人:加藤弘雨
艺术家:陈量、何效义、楼森华、周雷、魲万里絵、五月女寛、小林一夫、星野郁馬、中村ヒカル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四号798艺术区中一街空间站
展览现场
文:加藤弘雨
三月底的北京寒意渐去,完全是春的模样,我从长野来还是冬季的装扮,好像与这个城市显得格格不入。北京的印象是一排排高大白杨,今年赶上三月春,大大的白杨上结满了绒绒之物,今年居然发现了北京的大柳树也特别多,嫩芽芽被春风吹开了绿花花,在去画廊的路上几株玉兰开满了白白的花,幽雅中带着几分忧伤,想象到古人诗中送春归的景象也不过如此。
春天是个万物蓬勃生长,动摇人心欲望的季节。中日艺术家联展在798的空间站画廊展出,这里原本是一个工厂的大舞台,九位中日艺术家的作品也像一场剧场一样,幽玄神秘、混沌而充满张力,每个人的“造物”生动而有感染力,直指人心深处。每个人的个性不同,不同的生活场域、作品形态,却透出同样生命本质之美。
陳量
陈量是位青年学者,我印象中他一直行走在摩崖刻石乡间田野间,我感觉时间在他这里总是不够用。他出生在西北地区,儿时记忆中是在村里的庙宇里游走,古代仪式,民间传说,以及书写起源,田野考察,都是他感兴趣的研究对象,他行走到的地方,都会把地域民间文化和地方知识相结合关联起来,去挖掘内在魅力,这些都是陳量的精神驱动力。
记得第一次我们同行去武夷山梅溪边上的下梅村,一起走在古街祠堂,与当地村民交谈。陳量也会给我讲到他去河南九莲山的奇遇,冥冥之中有神灵在引导他去到写帐现场,那里的拜山写帐的使者每个人都很神秘。
陳量说:“日本有很值得学习的地方,像日本禅宗,民艺,千利休,大德高僧书写,円空佛,长野万治石佛等等,在那里可以关注研究关于日本的地方知识。”
他一直给予我很多新的信息和鼓励。
每次见到他总能被他的知识量和关注点所打动,他始终都保持着对文化和地方知识的敏感度,从中大量吸收转化输出。书写,绘画,剪纸,影像只是陳量其中之一的表现方式,他是文化的挖掘者和研究者,属于民间田野的“挖掘机”和“钻井机”。
陈 量《仓颉造字诗》特种宣纸、墨、碳棒等148x268cm 2024
陈 量《灿关:一个西北乡村仪式》视频截图5’47”
魲万里絵
她在学生时代一些不好的记忆,内心的葛藤,如何来解决这些矛盾烦恼,拿起手中的马克笔,一笔一笔画着,她的作品表现性别平等,无性别差异、歧视,画作中多次剪刀的出现,像征着要剪断性别歧视视线,在对世界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无性别差异,人人平等。她不是艺术科班出身,她母亲是一位画家,从小受到母亲的影响,高中毕业后走向职业艺术生涯。她除了画画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制作了一些剪纸、刻纸的一些人形,有些肢体转动,酷似皮影戏里的人物,她把剪纸、刻纸,皮影的民艺与画画相结合,每个人形都有着不同形态和表情,生动活泼可爱造型,颜色、形状、表情等等都折射出她内心的丰富多彩。
魲万里絵Suzuki Marie《サクリ》
纸、马克笔45.6×163cm 2019
周雷
我是被周雷的一只乌鸦木雕吸引的,那是一件出神的逸作,让人看了之后,即使在数日之后大脑中还是那只乌鸦的表情和身姿,让我念念不忘。
第一次见到周雷在大学的工作室里,谦卑绅士风度,语速缓慢有力,就像他作品一样,给人很舒服的尺度。看周雷的绘画和雕塑,能看到很多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精神部分,这种深邃的内敛之美是多年叠加积累而成。好的艺术家都是会吸收会转化,化解成自己的表现方式。他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以及海外留学和生活对于物品的制作,生活里的细微体窥察,都是他作品的来源。看到他近来的摄影,喜欢行走穿梭闹市小巷,在生活与制作之间一直在不停的制作与感悟。
周 雷 布面油画300x100cm2021
樓森華
他是位才华横溢和童趣盎然的好玩的人,偶尔在谈话中突然间他又变得犀利起来。我记得那天他在楼下摘了一朵玫瑰,找了老瓶子,于是他说:“我们来画朵玫瑰,再看山水。”
他笔下的山水是一种思想表现,书写线条都是灵性的很,是一种才情与心性的撞击。他的画里面是一首诗歌,是一场歌剧,丰富多彩,淋漓尽致对世俗生活的一种态度,这是他的状态,这种状态深邃而有内在张力。
他对生活对自然始终抱着一种凌睿敏感度,感性的部分都是他制作的来源。技法在他那里只会是多余之谈,而笔下的内容是他自己在向世人传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看似简单平淡,其则深刻洞悉世间万象。
楼森华《昆冈》 水墨、宣纸2.4mx1.08m2025
小林 一夫
小林一夫身上自带艺术家气质,是我第一次见到他的感受。看到大树枝干和绳索,铁、铜、石的雕塑,作品中对生命与生活的感悟,东西方文化吸收转化,他的制作理念是关于生命力,他是感受生活生命深刻的智者。小林一夫经历了日本的“具体派”和“物派”。物派的表现方式是物与物的结合产生新的事物,小林一夫是物与物的融合之后产生更加有生命力的事物,树、绳索、铁、石头、铜等等自然界的各种素材是他表现生命力的来源。
小林生活在长野北部一个小镇,记得有一次去拜访他工作坊,看到他菜田附近一颗百年的樱花树,他指着那颗百年樱花树对我说:“那是我家墓地,那里埋葬着小林家世代祖辈。”
从这里望去我看到了生命的延续…
小林一夫Kobayashi Kazuo《接力长跑的人》 黄铜8x13cm/件2025
何效義
何效義出生在甘肃黄土高原,他的工作是与土地有关,最早知道的是他的刻印,第一次见到他时正好是铸印结束后,热乎乎的铁印刚刚拿到他工作室,虽然我上手触摸了铸印,那个时候对这个印还没啥深刻理解。
几次接触与了解之后,你会越来越喜欢他做的事情,大隐于市,他正是这样的。他在做着常人所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像铸印一样,他把这件事做到很“土气”,是一种极致的“土气”。铸印的书是被评为全国最美图书,铸印的记录片是真实的记录他和铸造工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越来越被他的深刻与大气吸引,他深居简出,来回生活在白庄之间,涉猎广泛,书写,绘画,刻印,版画,铸造,每个作品里都是他日常生活的记录,感受到他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感受黄土高原朴质,感受到土地呼吸的声音。
何效义《铸印》篆刻共31方2019
五月女寛
他是位自然浪漫主义生活艺术家,学建筑出身,在工作之余做起来了陶艺和墨象画,从做陶当中来释放自己,通过陶器来与心灵对话。五月女受到道教文化影响寻找古人描述的桃花源,他从东京移居到信州,在伊那谷的大自然公园里生活,吸收自然带给他的能量和制作灵感。五月女的作品以白色陶器为主,残缺的表现形式是他对人生并不完美的思想体现,从他制作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日式美学的阴翳之美,在白色的世界里,能窥视到事物本质哲学之道,他是一个浪漫主义与宇宙自然,生活哲学一起生活的人。
五月女宽Saotome Hiroshi《ざくろ型》陶10x8x12cm2022
星野郁馬
他是个爱捡“垃圾”的青年,他和朋友一起去垃圾场去捡“垃圾”,在那片废墟里寻找着人们生活中曾经用过被丢弃的物品,在废铜烂铁里他总能发现“物”本身的内在之美,吸收再转化为自己制作作品的源泉。
星野的木雕的制作源于他表现自己内心的一种欲望,在海边,湖边他捡到一块流木,当它们相遇的时刻,星野的大脑里就会空想出来木雕的模样,一根流木、一把刀,刻着刻着,当他觉得可以停下来的时候,人形木偶就诞生了。
“我不是为了愉悦别人去制作作品,我是为了愉悦自己来造物,我制作的作品如果能给观众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就很满足”星野这样说到。
他的作品带着忧郁神秘色彩,无论是画作还是木雕,都是在彰显着他内心世界的状态。
星野郁馬Hoshino Ikuma《木雕》10x15cm/件2024
中村ヒカル
她是内敛害羞、不善言辞的女孩,她和作品的反差让我印象深刻。她内心是细腻柔和,内心世界丰富,她的作品是与自己内心对话的一种表达方式,黑色与彩色,阴与晴,愉快与苦闷的一种生活状态的诠释。在大学里她无意中接触到制陶,制陶带给她快乐,从大三开始她从平面转入了立体制作,一发不可收拾。器物都是她脑海里空想出来的造型,有怪兽、有小时候记忆深刻的小动物,游玩时的山树林,手工捏出造型,表面看似一层毛茸茸的绒毛,是一根根刻画出来的线条的组合,她沉浸在她的世界中,在工作生活之余还在继续制作着她的空想之作。
中村ヒカルNakamura Hikaru《二十四小时之一》 陶13x13x50cm2022
开幕现场
(由左至右)策展人:加藤弘雨、艺术家:苏阳、艺术家:小林一夫、艺术家:星野郁馬
开幕嘉宾合影
展览将持续至4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