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央广军事对航空兵某部的报道中,出现了一款很多人比较容易忽略的歼-11战斗机,那就是歼-11A MLU战斗机。其识别特征就是飞行员座舱后方,以及垂直尾翼上的雷达告警装置。而需要注意的是,歼-11A MLU战斗机还是我军第一款能够打主动中距空空导弹的“侧卫”系列战斗机。
虽然中国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就开始从俄罗斯进口苏-27SK战斗机。但对于中国空军来说,这批原装进口的苏-27SK战斗机有两个比较大的问题。
第一,是无法使用中距空空导弹。N001E雷达和Ts100火控计算机,不仅让苏-27SK战斗机只能够使用R-27半主动中距空空导弹进行超视距空战。而且只能“追一打一”,不具备多目标交战能力。
这个问题在台湾省空军引进“幻影2000-5”型战斗机之后,显得更加明显。“幻影2000-5”型战斗机装备的RDY火控雷达配合机载计算机,可以同时扫描24个空中目标并列出其中危险性最高的8个目标,然后引导“米卡”空空导弹攻击其中的4个目标。在超视距空战方面,是强于当时我军装备的苏-27SK战斗机的。
第二,是当时我军进口的苏-27SK战斗机,并不具备对地攻击能力,只能执行空优作战任务。如果要执行对地火力支援任务,最多也就只能扔一下无制导航弹,打一下无制导火箭弹。当然,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原装进口的苏-27SK战斗机上,咱们用“来料组装”方式生产的早先批次的歼-11A战斗机,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
因此,在本世纪初,“歼11飞机综合改装工程”就被提上了日程。该工程的主要目标,就是要提升歼-11A战斗机的超视距空战能力和多用途作战能力。因为当时歼-11B战斗机项目也已经在推进之中,所以,“歼11飞机综合改装工程”也使用了很多歼-11B战斗机上的航电系统和设备,算是为歼-11B战斗机验证相关技术的可靠性了。
因为当时国内还没有能够打主动中距空空导弹的“侧卫”系列战斗机,所以,“歼11飞机综合改装工程”选定的参照标准,是苏-27UBM1。同时,“歼11综合改装工程”还得到了来自白俄罗斯588航空修理厂的相关技术协助。
“歼11飞机综合改装工程”并没有换掉体积庞大的N001E雷达,而是加入了一套先进的信号/数据处理系统,加装了部分“玻璃化”设备,让歼-11A战斗机能够使用快速博立叶变换等先进算法。具备了使用R-77中距空空导弹进行多目标攻击,以及对地攻击的能力。改进后的型号,就被称为歼-11A MLU。
歼-11A MLU战斗机的出现,对于我军来说是十分及时的。因为“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和配套的歼-8战斗机,一直到2005年之后才正式进入我军服役。歼-11A MLU战斗机具备使用R-77中距空空导弹进行多目标交战能力,极大提升了当时中国空军的作战实力。
我军的歼-11A MLU战斗机目前还在服役,实际上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毕竟2007年左右,歼-11A战斗机的生产线才关停。不要说歼-11A MLU战斗机了,就算是一部分歼-11A战斗机的机龄,现在也还处于非常健康的水平。
这点从央视军事的报道上也能够看得出来,报道中除了歼-11A MLU战斗机之外,还能够看到其他的歼-11A战斗机,意味着歼-11A战斗机目前在我军中还是比较活跃的。
当然,目前我军的歼-11A战斗机也还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已经能够兼容国产“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的歼-11B战斗机不同,无论是歼-11A MLU还是歼-11A,使用的还是俄制R-73、R-27和R-77空空导弹。如果之前的库存耗尽,就需要再从俄罗斯继续进口。
而这也是没办法的问题,虽然我们也有实力让歼-11A战斗机兼容诸如“霹雳-12”中距空空导弹在内的国产先进弹药。但和歼-11A战斗机的机龄相比,这种升级的必要性,看起来好像就没有那么高了。
好消息是。等到歼-11A和歼-11A MLU战斗机都退役后,中国空军中还需要依赖俄制空空导弹的,也就剩下咱们从俄罗斯重金进口的那二十几架苏-35战斗机了。当然了,如果这二十几架苏-35战斗机在中国空军中的服役时间够久,估计咱们也会让其兼容国产精确制导弹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