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你闹着玩儿呢,怎么就算违法了呢?”

生活中有些玩笑无伤大雅,但是开玩笑要适度,更不能超过法律的界限!快跟法官一起学习法律知识,看看哪些玩笑不能开。

案例一

“报假警”,违法!


小王醉酒后,与朋友玩“真心话大冒险”游戏,连续拨打110数十次,辱骂接警员并编造虚假警情,导致接警线路被占用。因情节恶劣,被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500元。


案例二

“肖像玩笑”开不得!


某中学学生小刘因矛盾,将同学小张的照片打印并贴在厕所隔间,配以侮辱性文字,受害者发现后报警并起诉。法院认定小刘侵犯了小张的肖像权和名誉权,判决其公开道歉、赔偿精神损失费。


案例三

“传播危险恐怖信息”违法!


大学生小李出于“恶作剧”心理,利用AI合成图片并编造某机场爆炸信息发布至某社交平台,引发部分旅客恐慌。机场随即启动应急预案,严重影响正常运营秩序。小李的行为触犯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后经法院审理,综合考虑其认罪态度及社会危害性,判处小李有期徒刑3年。


案例四

“黄段子”讲不得!


某公司员工小范在办公室多次讲低俗笑话,公司以“违反职业道德”为由解除劳动合同,该员工起诉公司违法解雇。法院认为,公司规章制度明确禁止职场性骚扰,员工行为已违规,公司解雇合法。


案例五

“抢劫玩笑”演不得!


小赵为拍短视频博眼球,戴面具持玩具枪威胁路人“把钱交出来!”,路人逃跑报警。小赵辩称“只是拍段子”。虽未实际劫财,但小赵的行为具有胁迫性和社会危害性,已构成抢劫罪(未遂),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官提醒

请您一定记住

“开玩笑”需善意

不要损害他人权益

遇到纠纷时

应及时道歉、消除影响

法律从不“开玩笑”

违法必究!

【松原中院欢迎您关注】

来源:前郭法院

初审:崔苍竹

复审:张加新

终审:李 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