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特殊的“角色互换”活动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某省党委职能部门组织干部深入外卖配送一线,以普通骑手身份体验送餐工作。从清晨到深夜,干部们穿梭于大街小巷,亲身感受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酸甜苦辣,为后续完善新就业群体权益保障机制、落实关爱政策奠定实践基础。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态的多元化,灵活就业人员越来越多,成为不可获取的人力资源,比如外卖骑手、代驾、直播带货等新业态相继出现。然而,这些灵活就业人员也遭遇到了各种现实困境:劳动时间不固定,社会保险存在短板等。在此情形下,党员干部来个“角色互换”,戴上头盔,当一次名副其实的“外卖小哥”,这无疑是一种暖民之举。

干部当“骑手”,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有利于政策的制定。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干部当“骑手”,直接和基层百姓打交道,听到的是最真实的声音。比如在劳动强度方面,外卖骑手有哪些困境,在社会保险缴纳方面会有哪些瓶颈,都会通过“当骑手”了解到基层的喜怒哀乐和诉求。通过干部当“骑手”,畅通了民意渠道,做到了下情上达,为政策制定找到了依据。

从“问题清单”到“幸福账单”的治理升级。对于干部当“骑手”,进行体验劳动,真正的目的是提升服务质量,跑出为民服务的“加速度”,实实在在地解决外卖骑手的急难愁盼,解决“难点”,化解“痛点”,提供精准服务,形成解决问题的闭环机制。从“管理型”"转向“服务型”,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体现在了为民服务的细节里,体现在了认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态度中,掌握了真实情况,听到了真实声音,才能把问题解决到群众的心坎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从“体验热”到“服务潮”的范式创新。“角色互换”不应成为昙花一现的新闻热点,而需转化为长效机制。让党员干部下沉一线成为常态,让每个职能部门都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真正感知民生冷暖。当干部们真正站在群众视角审视政策,就能避免“好心办坏事”的尴尬;当制定者亲身感受政策落地效果,就能增强改革的精准性。这种“体验——反思——改进”的螺旋上升过程,正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

为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苦。干部通过当“骑手”,与人民群众的心更近了。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现实困难是一道社会必答题,这个题目一定要答好。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绝不是只喊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更多地践行在行动中。多些这样的“换位体验”,必为群众所称道。(文/李红军李瑞强)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