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师范大学大四学生小莹怎么也没有想到,来上海旅游,还能顺便把工作找了,“这趟可真值”。事实上,她没做任何求职攻略,只是今天下午逛到南京路步行街,正巧碰到在“外滩·中央”商场举办的黄浦区2025年春季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暨就业服务主题日活动,就临时打印了数份简历,现场投递起来。
据悉,本次招聘会围绕黄浦区“3+3+X”重点产业布局,设有科创、金融、商贸、文旅等特色专区,以及零工长三角企业专区、“生育友好岗”专区和残疾友好岗专区,满足不同群体就业需求。截至发稿前,现场共收到2122份简历,868人达成录用意向。
春招季,供需双方都更务实
小莹学的是应用数学专业,原以为不愁就业,却在去年秋招时被现实“毒打”。“当时可能还是眼高手低了。”她原本打算来上海散散心,看到“外滩·中央”商场人潮涌动,走近一看竟是招聘会,现场还提供免费的简历打印、化妆等服务,便当机立断抓住机会,从游客变身求职者。没过多久,她投出了3份简历,包括金融、证券等相关岗位。
“上海就业机会多,职业发展前景好,能投就多投点。”小莹说,尽管身边很多同学都选择读研,但现在工作不好找,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岗位,还是要好好珍惜,不必随大流去考研。
对于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说,春招是毕业前最后一段求职黄金期,不论学生还是家长都分外重视。记者在现场遇到一位头发半白的郁先生,考究地把儿子的简历放在文件夹里,在一家家公司摊位前咨询。他解释说,儿子正在外地出差,自己是代他来投简历的。小郁现在在一家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我一直跟他说,先找到工作,再往‘八大’‘四大’走,不要想着一口吃成个大胖子”。
除了校招岗位,招聘会还提供了不少面向社会人士的岗位。今年38岁的郭女士,长期从事外贸工作,去年底辞了职。再找工作并不容易。记者随她与一家老牌酒店的HR聊了聊,HR说得直接,也很实在:“酒店行业需要倒班,你这个年龄还要照顾一家老小,身体吃不消不说,在升职方面也不如年轻人有优势。不如看看跟原来行业相关的岗位,至少适应起来更快。”
“听劝”的郭女士,把目光投向了现场的“生育友好岗”专区。自去年12月启动“生育友好岗”就业模式试点以来,上海市、区、街镇举办的招聘活动都陆续推出了相关岗位。记者注意到,除住宿餐饮、居民服务等传统认知中适合“宝爸宝妈”的工作外,上海“生育友好岗”的类型也在不断拓展。这次招聘会上,就出现了专利代理师这样的专业技术岗位。
HR介绍,专利代理师需要将企业提供的技术方案转化成专利申请文本,对学科背景、工作经验都有较高要求,但不需要坐班,计件制的考核模式也便于员工灵活安排时间。“现在案件量很大,非常欢迎求职者前来应聘。”不过,由于该行业相对小众、门槛较高,现场投递简历的人并不多。
让政策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今年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预计为24.6万人,再创新高。BOSS直聘副总裁冯艾介绍,其中进入就业市场的毕业生约占总数的70%至80%,近14万名毕业生在BOSS直聘上求职。
她也直言,从调研情况来看,“尽管这些年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但还是有不少学生不知道去哪里找政策,或者觉得文件看不懂”。
如何让促就业政策更精准地触达目标人群?活动现场,区人社部门发布了一系列举措重磅。如黄浦区15分钟线上服务站“黄浦就业码”入驻随申办市民云,丰富“数智就业”场景,增加数据汇聚应用能力,着力实习就业服务“掌上办”“随时办”;同步升级“数字人社就业管家”服务,推出“就业政策一点通”“数字就业助手”等功能,让求职者精准获取就业信息;深化数据应用创新,携手 BOSS 直聘开展高校毕业生“政策找人”服务,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
区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还介绍,今年黄浦区将“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作为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抓手,结合区域实际,聚焦“标准建设+特色打造”协同推进。
据介绍,黄浦区充分利用楼宇商圈优势,在人流密集、产业集聚的区域布局打造一批就业服务特色站点,与已有的标准化服务站点相互配合、紧密串联,共同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服务。同时推出“生育友好岗”社区服务专窗,发起“环人民广场生育友好企业(楼宇)伙伴计划”。未来,黄浦区还将支持更多街道为辖区居民、企业员工提供产后康复、育儿指导、健康管理等服务,努力打造上海首个“生育友好型就业社区”。
原标题:《外地大学生来上海旅游,顺便找起了工作》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周程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