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颍东区创新基层治理模式,通过“红管家”理事会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群众矛盾纠纷,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落地生根。
在颍东区杨楼孜镇王屯民族居委会,居民王桂仁与邻居因土地界限问题产生纠纷。双方各执己见,矛盾一度难以调和。“这个地我种多少年了,他现在突然间说我占了他30公分,他跟我说多少次了,我就不买他的账。”王桂仁生气地说。
为妥善解决问题,居委会依托“红管家”理事会,利用“书记说事”平台进行调解。经过实地丈量,争议土地被流转给种粮大户,并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最终促成双方和解,两家对调解的结果也表示满意。
“‘红管家’都是群众身边的人,在处理群众身边事情的时候,比较稳妥,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激化,问题不上交,人民群众满意度逐渐提高,对我们也更加信任了。”王屯民族居党委书记汤汉周说。
秉持纠纷一线解决的原则,“红管家”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近距离倾听群众诉求,化解邻里纠纷,通过一次次基层网格摸排、一场场矛盾纠纷调处,持续激发社会治理新动能。
“我们将‘红管家’理事会工作机制融入到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群众参与自治的积极性,过去一年,全镇‘红管家’收集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00余件,大大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基层治理工作增添了新活力。”杨楼孜镇人大主席武其湾介绍。
目前,颍东区已组建8000多人的“红管家”队伍,覆盖全区基层网格,他们通过“微调解”“微服务”,推动基层治理精细化,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小矛盾”“老问题”。(王冬冬 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