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洱海保护一线工作人员和部分群众反映

洱海部分湖湾岸滩

尤其是下风向区域

有少量鱼类死亡的情况


目前

环湖一线工作人员

已加大洱海近岸保洁力度

及时将死亡鱼类清理出湖

避免鱼类腐解影响洱海水质


那么

为什么会出现死亡鱼类?

鱼类“越冬综合症”

了解一下

专家指出:洱海作为天然水体,在冬春交替的特殊季节,受气温水温变化等自然因素和繁殖产卵等生态因素的综合作用影响,鱼类容易出现少量死亡现象,被称为鱼类“越冬综合症”。主要由以下原因导致:


鱼类冬季能量消耗与春季代谢失衡

冬季,洱海水温低至12℃以下,鱼类代谢速率显著降低,摄食减少甚至停止,主要依赖体内储存的脂肪和蛋白质维持生命活动。越冬后,鱼类体内的能量储备大幅下降,免疫力减弱。春季,随着洱海水温逐渐回升,鱼类代谢需求突增,少量个体因能量耗尽或代谢紊乱死亡。


玉洱银苍(魏晨红 摄)


鱼类繁殖产卵加剧生理消耗

洱海鱼类多在春季进入产卵期,产卵过程(俗称“摆子”)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少量个体在产卵后因能量衰竭死亡。


冷暖空气频繁交替造成鱼类适应不良

一方面,今年春节洱海流域“倒春寒”现象明显,冷暖空气频繁交替导致洱海水温变化较快,时冷时热的水温环境让鱼类难以适应,机能减弱。另一方面,今年洱海阵性大风频发多发,风浪较大,在近岸产卵的鱼类极易受伤死亡。


鱼类“越冬综合症”

属于自然现象

我们将密切关注,持续监测

洱海保护一线管护人员将持续加强保洁力度

如果您发现鱼类死亡情况

也可通过“洱海卫士”小程序反映

我们将及时处理

让我们一同守护洱海清波

来源:智慧洱海

编辑:唐恋

值周:胡亚玲 杨丹妮

主编:李胜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