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南京市金陵中学的校园内一片春意盎然,40多名来自金中“姐妹学校”——香港林大辉中学的同学们,在金中校园开展了为期一天的深度学习、交流活动。金陵中学高二年级的学生代表与来访学生一对一结对,带领结对学生参观校园、感受金中课堂;双方教师则通过交流,分享教育实践,探讨育人理念,共商合作发展。
共情共享促成长,同根同心向未来
欢迎仪式上,林大辉中学校长郭剑辉表示,“在百花盛开的春天,踏进金陵中学的校园,让我感受到生命的蓬勃与活力。金陵中学在137年办学历程中,恪守‘诚、真、勤、仁’校训,培养出六万多名优秀人才,是优秀教育的典范。林大辉中学2004年创校,是一所年轻的中学。两校培养优秀学生的目标是相同的。”郭剑辉说:“此次交流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将参加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和文化活动,教师也有专业的交流机会,我们非常珍惜与金陵中学建立的友谊,这不仅是一段美好的回忆,更是一个携手共进的机会。我们希望通过未来的交流活动,相互学习,共同成长。希望这次的经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继续追寻知识的脚步,透过参观与交流,联系苏港两地情谊,认识国家文化,历史和成就,将来做一个有家国情怀的人,贡献社会和国家。”
南京市金陵中学党委书记孙小红在致辞中表示,“去年三月春满江南时,两校在金陵缔结金兰之谊。林大辉学子在金中校园留下的青春足迹,在STEAM实验室激荡的创新火花,在非遗工坊体验的文化传承,都成为我们共同的珍贵记忆。当得知贵校即将再度来访的消息时,学校高二年级志愿者报名极其踊跃,这份超越时空的赤子热忱,正是两校教育理念同频共振的最好见证。今天的重逢,既是对过往情谊的深情回望,更是面向未来的崭新启航。金陵中学将始终以最开放的胸襟、最真诚的态度,与林大辉中学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在课程共建、师资共培、学生共育等方面深化合作,让香江之畔的创新活力与金陵文脉的厚重底蕴交相辉映。此刻站在长江与香江的交汇点上,让我们共同许下教育者的庄严承诺:以共情共享浇筑成长沃土,用同根同心培育时代栋梁。”
沉浸式体验金中课堂,全方位感受金中文化
走进课堂听课、感受方言文化、体验非遗文化、体验STEAM课程、参与体育课程……交流活动当天,林大辉中学的同学们沉浸式体验金中多姿多彩的课堂,全方位感受金中校园文化。
当白局遇上粤语,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在一堂方言文化传承的课堂上,师承南京白局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春华的江苏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黄薇告诉同学们,“南京白局已经有着600多年的历史,最早产生于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云锦的织机房,是云锦工人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工人们在闲暇时用江南小调和民歌加上南京方言,创作出了这一门非常接地气的艺术,2008年,南京白局被列为了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黄薇为同学演唱了白局,并教同学们学说南京话,“潘西、来斯、真摆、呱呱叫……”同学们纷纷用南京方言单词夸赞着身边的好朋友,现场一片欢声笑语。
“粤语的发音、词汇、语法都和普通话有不少区别,像一套独特的语言系统,比如,在声调方面,粤语有9声,普通话只有4声……”现场,来自林大辉中学的同学们也为大家介绍了粤语,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带领大家现场聆听美妙的粤剧。而一段有趣的粤语绕口令更是让大家大开眼界,现场瞬间被“点燃”。
来自林大辉中学的吴玉婷和韩惠乔同学现场展示了她们的学习成果:“我们今天学习了南京话‘真摆’‘来斯’‘呱呱叫’,都是夸别人好厉害的意思,觉得挺好玩的,可以学习更多不同的方言,很有意思。”
在非遗文化体验课上,同学们跟着老师学做风筝、放风筝,不但收获了独一无二的风筝作品,更加深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在STEAM中心,同学们感受了有趣的3D打印文物修复课程。
“初次见面,很高兴认识你!”高二(12)班的金博轩和冯瑞雪同学,特地准备了带有南京特色的小礼物,她们也收到了来自结对同学爱意满满的祝福和小礼物。春日的校园里,金中学子带领结对学生参观校园、共进午餐、互换礼物、合影纪念,临别之际相约保持联系,收获了一份真挚的友谊。
通讯员 曾亚莉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部分图片由学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