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一位美国华裔女子因为在社交平台上大放厥词,惹得一堆网友围观吐槽。
她回国待了一段时间后,接连发了好几篇帖子,抱怨国内生活这不方便那不顺心,结果被网友们怼得体无完肤。
有网友回答的“你自以为是的样子真丑”,直接把这场争论推上了热搜。
这姐们儿回国后,最先吐槽的就是支付问题。
她说在美国习惯了刷信用卡,到了国内发现很多地方用不了,急得直跳脚。
她在帖子裡满脸不屑地写:“这都什么年代了,怎么还有地方不能刷卡?太落后了吧!”
这话一出,网友们可不乐意了。
有人直接回答:“你咋不说美国落后呢?国内都用手机扫码付钱好几年了,你不会用微信支付宝就别怪别人啊!”
确实现在国内的移动支付早就普及了,小到路边摊大到商场,扫个码就能搞定,方便得不得了。
她非要拿美国的信用卡标准来要求中国,咋不说自己跟不上潮流呢?
更搞笑的是,她还抱怨国内厕所大多是蹲便。
她说自己蹲不下去,只能憋着,憋得那叫一个难受。
网友直接开怼:“你这是哪来的科学依据?蹲便咋了,干净又省地儿,你蹲不下去是你腿脚不利索,别赖种族啊!”
其实蹲便在国内挺常见的,尤其是老小区或者公共场所,大家都习惯了。
她这点小事都能拿出来大书特书,感觉就像是故意找茬。
不过她最让人炸毛的吐槽,还得是那句“国人不说英语太麻烦了”。
她说自己只会英语,到了中国发现很多人听不懂她的话,买东西问路都得比划半天,气得她直呼:“这国家的人怎么都不学英语啊,太不国际化了!”
有人直接怼回去:“你回中国不会说中文,还好意思怪别人不讲英语?你咋不上天呢!”
还有人调侃:“大姐,你在美国让服务员讲中文试试,看看会不会被当成神经病。”
说真的,这点是我最看不下去的。
中国是我们的地盘,凭啥要人人讲英语来迁就你一个游客?
她这话里透着一股子高高在上的味儿,好像英语是全世界通用标配,不讲英语就是low。
网友说得好:“你自以为是的样子真丑。”
这句评价简直一针见血,她那股子优越感,隔着屏幕都能让人反胃。
当然有人可能会说,她在美国长大,可能真不适应国内的生活方式。
毕竟文化差异摆在那儿,美国和中国在生活习惯上确实有不少区别。
比如美国信用卡用得多,国内移动支付更普遍;美国厕所大多是坐便,国内蹲便占主流。
她不习惯这些,可能也情有可原。
但问题在于,她不是简单地表达不适应,而是用一种瞧不起的语气,把自己的标准强加给别人,好像国内的一切都得按她的习惯来改。
这就不是文化差异的问题了,而是她太自我中心。
我有个朋友在美国待了好几年,回国后也吐槽过国内的一些事,比如地铁太挤、饭店服务没美国那么热情。
但他也就是随便抱怨两句,适应适应就过去了,没像这位女子似的,把每件小事都上升到“国家落后”的高度。
她这种态度,感觉就像是把自己当成了“文明使者”,回国不是来体验生活的,而是来“教化”大家的。你说这能不招人烦吗?
这场风波里,网友的反应特别激烈,有人甚至直接开骂,把她喷得狗血淋头。
为啥大家这么生气,这不光是因为她说了几句蠢话,更是因为她的话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敏感点。
现在中国发展得这么快,大家都挺骄傲的,结果来了个华裔,用一副“你们不如我”的嘴脸指手画脚,谁听了不火大?
尤其她还是华裔,按理说有点中国血统,应该对这块土地有点感情吧?
可她愣是把自己当外人,句句透着疏离和嫌弃,这让很多人觉得既失望又愤怒。
她要是单纯吐槽几句生活不便,大家可能也就笑笑过去了,可她偏偏要用那种高高在上的语气,还扯上什么“国际化”“英语普及”,这不就是在挑衅吗?
网友们也不是吃素的,逮着机会就怼回去,弄得她现在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说实话,我挺同情她的,一个人回国发现啥都不顺手,确实挺憋屈。
但同情归同情,她这事儿做得也太离谱了。
回国之前就该做点功课吧?知道国内支付用手机多,就学着下个APP;
知道厕所可能是蹲便,就提前练练腿脚;知道自己不会中文,就带个翻译软件或者干脆别指望别人都懂英语。
她啥准备没有,来了就挑三拣四,还怪别人不配合她,这不就是典型的“公主病”吗?
人得有点自知之明,你到一个新地方,不管是旅游还是生活,总得入乡随俗,不能指望全世界都围着你转。
她要是能放低姿态,说不定还能收获点同情分,比如发帖问问“国内支付咋弄啊,我不太会用”,没准儿网友还会热心教她。
可她偏偏选了最作死的方式,用一副“你们都得听我的”架势说话,活该被喷得这么惨。
信息来源:
7.46 复制打开,看看【荆熙的作品】华裔女子来华旅游,阴阳怪气的嫌弃周围人都在说普通话...
mQK:/ e@o.Dh 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