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妹小宇刚生下宝宝没多久,前两天她兴致勃勃的跟我分享起了一些趣事。
她说,生完孩子回到病房,当护士把襁褓里的女儿放在她身边时,前一秒还哭的撕心裂肺的孩子,突然安静了下来。
不仅如此,当小宇把脸凑过去时,小宝宝的眼睛,竟然用力的挤出了一条缝,然后似笑非笑的看了一眼。
小宇说,那种感觉就像是宝宝在告诉自己:妈妈,我知道是你。
后来她问我,都说从怀孕开始,妈妈和宝宝之间就建立了一种神奇的联系,是不是这种内在联系,才让宝宝能够准确无误的认出妈妈呢?
虽然这话说的多少有点“玄学”的味道,但不能否认的是,及时小婴儿还不会说话,但他们确实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认出妈妈。
这种与生俱来的辨别能力,也是母子之间最为温暖的纽带。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婴儿是如何“认出”妈妈的,哪怕孩子不会表达,但当妈的一定要心中有数。
01.妈妈的心跳:最熟悉的“生命节奏”
在十月怀胎期,宝宝虽然伸手不见五指,身体器官也不具备任何能力,但是却对妈妈的心跳声,无比熟悉。
而妈妈心跳的节奏,可以让胎儿感受到安全和舒适。
原先就有心理学家做过相应的实验:
研究者让新生儿听不同的心跳声,结果发现,当播放到妈妈的心跳节奏时,宝宝哭闹减少,更容易入睡。
网上很有名的“袋鼠式护理”,就是基于这一点儿形成的。
指的是把早产儿放在妈妈怀抱里,让他们能够听到妈妈的心跳,那么孩子的呼吸、体温和情绪,都会变得更加稳定。
所以作为宝妈妈,如果孩子以后哭闹不止的话,不妨把他抱在怀里,让他聆听最熟悉的生命节奏,这样可以起到更好的安抚作用。
02.妈妈的气味:是宝宝辨认的“专属标记”
大家都知道,宝宝刚出生时是个“小近视眼”。
他们的视线是模糊的、黑白的,只能看到近处的物体。
虽然视力受阻,但好在他们的嗅觉非常灵敏,出生后不久便能够通过气味来辨别妈妈。
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上会带有一种特殊的奶香味,会让孩子更加容易辨别。
但即使不是母乳喂养的宝宝,也能通过妈妈皮肤或者身上的天然气味,一下子辨别出来。
就比如原先就有个很著名的“气味偏好实验”,研究者让新生儿闻不同女性衣物或者母乳的味道,结果发现:
宝宝会更长时间的转向自己妈妈的气味。
这种依靠气味的辨别方式,就像是妈妈与孩子之间的一种契约,在孕期的时候,就已经悄悄签订。
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宝宝刚一接触到妈妈,就会停止哭闹的原因所在了。
03.妈妈的声音:是宝宝最早的“记忆”
一般来说,胎儿从4个月的时候,就已经具备了听觉,在6个月时,就基本上和成人的听力一样了。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护理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
他们给胎儿宝宝播放20秒的三种不同声音,然后观察胎儿的头部转动。
结果表明:胎儿对妈妈的声音,更为敏感,也更加具有回应性。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等到宝宝出生后,他们已经对妈妈的声音,有了比较深刻的记忆,只要妈妈一说话,自然能够准确的辨别出来了。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胎儿在妈妈肚子里就具备了听力,所以爸爸妈妈平常说什么小秘密,他们知道的也是一清二楚哦。
其实,虽然孩子刚出生时,并没有一些我们成年人具备的能力和认知。
但是在长久的进化过程中,他们已经能够通过气味、声音和心跳声,来探寻妈妈的方向。
这就像是“丘比特娃娃效应”那样,都是个体为了生存,而必须要掌握的技能。
当然,这也是妈妈与孩子之间,所缔结的一种神奇的联系。
如果下次宝宝一听到你的声音,就变得安静下来,或者转头看向你,别忘了,那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你:妈妈,我认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