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晚,乌尔善发文宣布《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下映,也就是不再延长密钥。



乌尔善写道:

今天是《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影院上映的最后一天,衷心感谢每一位观众朋友。

封神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经典的神话之一。用电影的方式,让这个流传三千年的故事再次成为我们彼此沟通的桥梁,是我和团队莫大的荣幸。

电影上映以来,大家对《封二》故事、人物和视效的所有讨论我都看到了。感谢每一条鼓励、批评和建议,我都会记在心里。

感谢所有关注《封神三部曲》的观众朋友们,电影的世界因你们而完整,期待在未来的作品中与大家再次相聚。



封神2》下映肯定是权衡利弊的结果。3月31日上映最后一天,这部电影的排片占比只剩下0.8%,票房9.97万元,对于高昂的制作成本来说可谓杯水车薪,而且随着新片陆续上映,即便片方再次花钱延长密钥,票房也没有什么上升空间了,与其这样,还不如选择下映,赶在其他春节档电影之前上线视频平台,或许还能卖个好价格。

而截至电影下映,《封神2》的最终票房12.25亿,片方分账4.24亿,片方血亏超过5亿。

《封神三部曲》的制作成本高到令人咋舌。



早在2014年,乌尔善就开始构思《封神三部曲》,经过长达4年的筹备,2018年9月5日正式在青岛东方影都开机,当时制片人杜杨说“五年,1800天,那么多路,我们选了一条最难的,偶尔低头看路,大部分时间咬牙前行,今天,我们开始了。”这意味着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三部曲将由北京文化主投,开拍前就已经筹备了五年的时间。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最大规模的工业化探索,据参与过电影拍摄的灯光指导透露,电影在东方影都搭景、栽树,期间也有过很多预期外的变数,比如树林的戏份原本是计划拍外景,最终乌尔善觉得效果不好,就将栽好的树都挪进影棚。前期灯光组主要完成前期测试,灯都没点亮,剧组就花了两千多万了。

电影是艺术创作,乌尔善也重视管理,比如上千人的大组,吃喝拉撒都要科学安排,在《封神三部曲》的剧组就跟上班差不多,朝九晚五,吃饭有大食堂,每一天都在流水般的花钱。



训练班的长时间培训、搭景、后期特效,每一个环节都要投入大量成本,所以当时制作方就透露《封神三部曲》总投资高达30亿,是《流浪地球》的10倍,这意味着平均到每一部的制作成本至少10亿。《封神2》分账票房4.24亿,不算宣发成本,距离10亿回本线都差5.76亿,肯定巨亏了。



需要注意的是,30亿成本应该是预估金额。即便当时的北京文化如日中天,也不可能一口气拿出30亿,这个数字肯定是分几次追加费用的总和。《封神三部曲》用了近一年半的时间一口气拍完,然后分开制作,而随着观众审美的提高,后期制作成本也会持续走高,《封神2》能把殷郊的法相做成这样的效果,显然后期制作经费不足,否则按照乌尔善的审美和要求,不应该是这样的效果。

《封神三部曲》还剩下一部待上映,第二部亏损,也并不是没有翻身的机会,因此票房亏损不是《封神2》的最大问题,最严峻的是电影伤透了观众的心,没能给第三部打下好基础,《封神3》上映时会更加艰难。



乌尔善发文之后,评论区全都是调侃和反对的声音。点赞最多的评论写的是“别来祸害中国电影了。”第二条是“看了封神二,个人感觉你和你的团队不懂中华文化,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背后有高人指点吧。”还有人写“有多喜欢封神一就有多讨厌封神二。”还有针对导演民族、制片人的指责等等,《封神2》不但败坏了系列电影的好人缘,甚至连乌尔善的口碑也崩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片方肯定处在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封神3》早就拍完了,不上映吧,很可惜,而且三部曲少了终章也说不过去;上映吧,后期制作又要投入一笔,现在看来第三部的票房不容乐观,投的多可能亏的更多;后期想要省点钱吧,水准肯定很难保证,到时候观众又要开骂,要是不省钱咬着牙往好了做,投入难以估量,亏损的风险更会大大增加。而且第二部票房才12亿,让第三部问世的难度更大,如果资方觉得风险太高很难回本,可能就不会投钱继续开发了。



最后还是希望观众能对电影宽容一点,能让乌尔善有信心把第三部做出来,让《封神三部曲》有个圆满结局,毕竟能看到《封神3》总不是坏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