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的“封神梦”真的碎了一地?——答案是错的!这场资本豪赌,乌尔善并非惨淡收场,而是小赚一笔。

就在《唐探1900》《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以及《哪吒之魔童闹海》纷纷延长院线密钥至4月30日时,乌尔善却一反常态,竟然宣布《封神2下映,并特意发文表示感谢。



那么,啡哥就想给乌尔善算一笔账,“封神系列”两部曲过后,他到底是怎么小赚一笔的?既然赚钱了,那第三部铁定会有。

而且,他的另外一个系列《郑和下西洋》,还可以继续扬帆起航。



一、成本疑云。

2023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横扫26.36亿票房,豆瓣7.8的高分直接把乌尔善推上神坛。

那会儿,他豪情万丈,联合北京文化宋歌,公开喊出要用30亿总投资打造“中国版《指环王》”,三部曲每部成本10亿起步。

此消息一出,中国影迷兴奋极了,业内人士也摩拳擦掌:中国神话大片的时代要来了!



第一部《封神》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后,没人会怀疑10亿的首部曲投入值不值。可到了第二部上映,观众直接炸开了锅。

殷郊那“蓝精灵”造型和魔家四将的特效拉胯成这样,你跟我说这花了10亿?开玩笑吧,这水平分明4500块就能搞定,偏偏还大张旗鼓地号称10亿成本。

不过,早在第一部刚上映时,六公主就曾翻出北京文化的财报,算了一笔账:封神三部曲总投资或为16.5亿。

之所以夸大30亿,那是想吸引更多投资方上船。



二、《封神2》下映,系列总票房38亿。

春节档过后,在众多新片冲击下,只有《哪吒2》和《唐探1900》一直能够得到全国影城经理的青睐,排片始终都有一席之地。

《封神2》上映60多天,单日票房跌至10万至20万之间,与其苟延残喘,还不如一次性痛快点,片方和流媒体平台谈好价格,果断宣布不再延期密钥。

那意味着,此片将从院线下映,随之择期登陆网络平台,《封神2》成了今年春节档首部下映影片,最终票房将定格在12.25亿。



此片扑街,啡哥之前分析出三大原因。

第一就是特效拉胯;第二就是剧情魔改,把神话史诗改成了姬发、邓婵玉抓放过家家,乌尔善说这是“惺惺相惜”;第三就是乌尔善的“老登美学”。

对于《封神2》的口碑和票房,我觉得观众非常明智,他们的欣赏水准提升了一个大档次,烂片就不能让他们赚得太多。

第二部12.25亿加上第一部26.36亿,系列总票房38亿。



如果按每部10亿的成本算,《封神》系列肯定是亏得底裤都不剩。

可要是按三部总成本16.5亿来算,每部平均5.5亿,前两部加起来11亿的投入,片方分账票房却拿下了14亿,光这块就净赚3个亿。

别忘了,《封神》系列在海外版权上虽然比不上《哪吒2》那么抢手,但表现也不差,东南亚好几个国家同步上映,单这一项就能回血至少2亿。



下映后,流媒体播放版权再捞一笔,前两部加起来妥妥赚了5.5亿。换句话说,他们压根儿没亏,还把第三部的成本都提前赚回来了。

所以,《封神第三部》不管票房高低,赚的都是纯利润,根本不像某些媒体瞎嚷嚷的那样,乌尔善和北京文化亏得血本无归。

乌尔善自己也说过,三部曲要是翻车,他得花10年还债。可你瞧他现在,活得好好的,没见他哭穷。

更劲爆的是,《郑和下西洋》第一部已经敲定2025年第四季度开机,这架势,哪里像个“输家”?

乌尔善的世纪长生天影业占三部曲30%份额,换算下来,他们公司至少纯赚了1.5亿,分到自己头上,乌尔善还小赚一笔呢。



三、乌尔善的三大IP帝国。

乌尔善的野心可不小,手里攥着《封神三部曲》、《异人之下》和《郑和下西洋》,摆明了要打造自己的“三大IP帝国”。

《异人之下》第一部扑得悄无声息,第二部到现在连立项的风声都没听着,八成是凉透了。

《封神》这边倒是另一番景象,第一部赚得盆满钵满,第二部小亏一把,前两部加起来还是小有盈余。

乌尔善告别《封神2》,我用省流版总结:“我在乎观众,未来一定洗耳恭听,卷起袖子使劲干!”

也预示着,他们会把真金白银用在《封神3》上面。

其实三部曲早就拍完,就等着资金回笼,好把钱花在《封神3》的特效打磨上。我琢磨着,只要第三部的完成度能达到第一部的水准,票房冲破30亿真不是梦。

到那时候,乌尔善可就真成了大赢家。



至于《郑和下西洋》,这艘“航海史诗”号称要对标《加勒比海盗》,眼下最要紧的就是拉到投资方。

有了《封神》系列攒下的口碑和资金底气,乌尔善再加上自己的筹码,找几个金主入局应该不难。

只要资金到位,这艘大船说不定真能扬帆起航,把他的IP帝国再推上一个台阶。

成败就在这一搏了,咱们拭目以待吧!

大家觉得《封神》系列的成本是30亿,还是16.5亿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