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热爱国学、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老子《道德经》中,有一句这样的话:

【大方无隅,大器晚(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各位知道,由于种种原因,《道德经》有各种不同的版本,其中的内容也就有了不同程度的出入。

这句话中,到底是大器晚成,还是大器免成,一直存在着争议。

究竟哪个才是老子的原意呢?

首先,我们结合上下文来看一下。

这句话,老子想表达的是什么呢?

一种宽阔到没有边角的形状,一种遍布宇宙却又微不可闻的声音,一种广大到不可见的相状。

这不正是老子对大道无形的又一种表述吗?



这里的两个“无”,一个“希”,意思相近,都是指似有还无的感觉。

而“晚”字,显然在这里是不搭界的。

“免”的意思是:不要,去除,跟上面两个字的意思很接近。

道,从始至终,一直在那儿,又怎么谈得上早与晚呢?

其次,我们根据老子的思想来推测。

虽说这里不论用哪个词,都基本都讲得通,不过如果熟悉老子的思想,可能就很容易分辨。

老子作为道家开创者,其思想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张顺其自然,让人们顺着道的规律而行。



并且,我们知道,老子是明确反对智巧的。

而大器晚成,世俗所说的大器,常指栋梁之才,不可能平白得到;

它强调主观努力,必然须经历一番人为的艰苦磨炼,方可成就。

这显然不符合老子“无为”的主旨。

不论从哪方面来看,《道德经》中这句话,都应该是大器免成。

补充一句,这里只是就事论事,并没有否认大器晚成的意思。

三自观点:我们都是俗人,追求自我成就,是人生的基本动力。因此,大器晚成,从世俗意义来说还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个“成”,倒未必非得是成功,如果一个人能保持终身成长的态度,这个人不论成功与否,都一定会得到有价值的人生。

更多精彩见个人主页。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长,贯穿一生。

我们的成长目标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专注终身成长领域的董三自。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