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淮北市组建27个义务教育集团“抱团”发展,到2027年,新建学校、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将基本实现集团化办学全覆盖。
集团化办学。采取紧密型、合作型、帮扶型、发展型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提质扩容推进集团校成员优质均衡发展。优先将新建学校、薄弱学校、农村学校等纳入集团化管理,综合考虑师资、保障能力等因素,合理控制集团化办学规模,集团成员校数量原则上控制在5个以内。目前,全市组建紧密型、合作型教育集团16个,带动25所薄弱学校发展,相山区入选省级义务教育县域校共体建设试点县(市、区)、全省仅6个。
一体化育人。设立教育集团党组织负责人和总校长等,对成员校进行统一管理,同学段牵头校每年流入同区域内相对薄弱学校的教师人数应不低于符合交流轮岗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20%。创建5所学校9个学科组为淮北市基础教育第一批学科基地,创建28个市级名师工作室和11个市级名班主任工作室,建立完善同备、同研、同教、同评、同育工作机制,建立教育集团学科教研组或备课组,共建教师发展中心、名校长名师工作室、教师研修共同体等。探索建立集团内学校拔尖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探索创新课程和培养路径,探索集团成员校联合培养机制,探索跨集团联合培养机制,在顶层规划设计、资源整合共享、教学课程管理、学生培养评价、共同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协调创新。
数字化赋能。以教育数字化建设和智慧学校建设为抓手,实施5G+智慧教育项目,利用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皖教云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智慧教育应用场景,帮助成员校特别是薄弱学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