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唯一与毛泽东单线联系的特工,他的真名无人知晓,化名大家都很熟悉。

他的名字叫郝克勇。



郝克勇于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年,他出生在陕西省临潼县栎阳镇郝邢村,一个军官家庭,他的父亲是西北军统帅杨虎城麾下的一名营长。

父亲非常重视他的教育,他长大后,父亲专门送他到上海求学。

学成回来后,他也没有因为工作的事发愁,他被父亲安排到盐政部门工作。

盐政部可以说是一个肥差,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还可以捞到不少油水。

因为行业的暴利性,很多军阀和权贵参与投机等活动,一此老油条们趁机捞油水。郝克勇却非常厌恶这种投机行为,他打击不法商队,扣押来路不明的私盐。

当然,他的这一行为触犯了军阀和权贵的利益,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他们联合起来导致他失去了官职。

郝克勇非常气愤,他回到西安,进入东北大学西安分校继续深造。并加入了我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组织同学参与抗日救亡活动,宣传抗日,支援前线。

1938年5月,杨虎城所在的国民党三十八军军长赵寿山在陕西三原成立三十八军教导大队。

因为郝克勇与杨虎城、赵寿山的特殊关系,我党派他打入了杨虎城的教导大队,并担任大队的政治教官。

一年后,郝克勇已经在政治教官这个职位上游刃有余,他继而组织了三十八军地下委员会。

郝克勇写出了《中国走向何处去》、《莲出于污泥而不染》等文章,对官兵进行思想教育。

1940年12月上旬,蒋介石的侍从通过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给陕西省主席孙蔚如发了一份绝密电报,反应郝克勇的行迹可疑。并请求押送洛阳审讯。

赵寿山护犊心切,他让郝克勇装病请假并离开了教导大队。

一年后形势缓和,郝克勇再次回到第三期教导队,担任队长。

但当蒋介石发现郝克勇所在的38军有“赤化”现象,并下令要将38军控制起来。



赵寿山为保护郝克勇,将他悄悄护送到延安。

在延安郝克勇受到了毛泽东的接见。

一次,毛泽东还问郝克勇舅舅舅家姓啥。

郝克勇说姓“范”。

为了便于潜伏,毛泽东就让郝克勇随舅舅家的姓,改名“范明”。

以前郝克勇由周恩来领导,现在毛泽东要求与他单线联系。

于是郝克勇成了唯一与毛泽东单线联系的特工。

1943年,风声过后,郝克勇以“范明”这个身份,再次打入38军。

经过郝克勇的努力,在军中为我党发展了500余人,这500余人成为了国民党军队中由我党领导的爱国军队。

毛泽东因此称38军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典范”。

1943年,蒋介石再次发现38军在执行命令上有背离自己,他非常气愤,于是他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将郝克勇的庇护伞赵寿山直接调走。

郝克勇意识到危险在逐渐逼近,他向毛泽东请示化解办法。

毛泽东建议他直接起义。

于是郝克勇率领38军55师,分别在故县和巩县起义。

起义军队后来接受改编,加入了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的麾下。

而郝克勇被毛泽东召回,进入我党西北局工作。建国后继续协助解放军和平解放西藏。

1955年大授衔时,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和平年代,他继续发光发热,他撰写了历史剧《司马迁》等,在医学上也有所建树。

2010年,享年96岁的他在西安安祥的离世。

郝克勇的名字虽然鲜为人知,他的事迹却引人瞩目。他原本战功赫赫却深藏功名,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令人敬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